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Kindle 3和看書習慣

用了三星期的Kindle 3,發覺這東西的科技實在不高,比起ipad那種腦板差幾條街,但對於書迷來說,確是一部劃時代的產品,無論你喜不喜歡它。如果你用罷,一定會慨歎:印刷書在不久定會被邊緣化,漸漸的變成一種nostalgia。

其實當我買這部機時,我掙扎了很久,畢竟對於一個嗅著紙香長大的人來說,買這部東西有著強烈的背叛感。背叛甚麼?我想最大的背叛是離棄了美感和物靈。美婷和我也肯定朱天文至死都不肯買一部Kindle(真想問問她)。但同時間,隨著自身對電影的興趣日益減少,對大量閱讀的興趣更不可收拾,最後還是選擇了買一部試試看。以下,我想講一些優缺,討論的重點不是科技和功能,是這種機器如何改變一個人的閱讀習慣。

優:

1. 可以隨時隨地讀不同的書,當你每天在地鐵車廂、月台、車站、等車、等人、咖啡店、公園,你就會知道看飽了一本書的時候可以看另一本有多愉快。例如,以前你在看一本《紅樓夢》的話,你只把這書放在袋中,那麼兩三個月裡你大慨也很難看別的書了,但現在你這天讀飽了《紅樓夢》又可隨時轉讀一下夏宇的詩集。且交叉閱讀亦可拼發出不少幽思異想。

2. 找到很多平時無法在香港書店裡買到的書,例如無數的英文書、詩集、內地的文史哲書籍……

3. 讀書時可以highlight和寫註,然後系統會輯錄一本筆記,對於重溫書中重點和心得非常有用。(我從前讀書都很少highlight,highlight了也極少再讀)(我想設計這部機器的人也是愛閱讀的人,才能想出這樣貼心的設計)

4. 除讀書外其餘功能都很弱(例如上網、聽音樂、apps、遊戲等),可以讓你專心看書。

5. 畫面真的很像一本印刷書。

6. 內置自動詞典,看英文書很方便(雖然我大部份時間都是看中文)。

缺:

1. 外型始終和印刷書籍相距甚遠,一句話:唔靚仔。

2. 只有Kindle自家的「位置系統」,沒有傳統頁號。

3. 中文支援極差(書是能夠看到,但需要把txt轉成doc,把簡體轉成繫體,再把那doc檔upload到amazon的系統中轉成Kindle專用的azw格式。)

4. 很多書都沒有,尤其香港書籍和內地禁書(例如最近有點想看《中文起義》)。但你用慣Kindle後又沒甚麼動機買和閱讀一本印刷書(選擇太多。同時間,這也令我聯想到這部機器對於政府用於思想控制也非常有效)。

5. 沒有了隨意翻書的樂趣。

 

說到底,心情是矛盾的:既覺得這部機器很方便,對閱讀也很有幫助,但另一方面也擔心這部機器會把傳統的書香和書店推到邊緣。所以,我想到一種有點補救的行徑:間中到書店買一本我在kindle看過的好書,送給好友們。Kindle這個字的解釋是「燃亮、啟發」,我想那製作團隊的本意是很希望大家透作這部機器多閱讀(同時多在Amazon買書的)的,希望送好友的書,不能算甚麼燃亮他人,但至少讓生活多一份啟發的可能性。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不在乎

最近在看一本挺有意思的散文,李海鵬的《佛祖在一號線》。有一篇提到「非政治意義上的自由的真諦不在於叛逆,而在於「不在乎」。假如一個人既付出了一些努力,又不對任何實惠的回報抱有企圖,那麼他就會相對自由一些。」

所有的慾望、恐懼和情感都不在乎,活得消遙自在,像浮雲,依山化雨不在而在,無所可為也為所欲為。那是一種「不俗即仙骨」的意趣。

不過,到底很多人都不羨仙。我凡俗到不得了,到底未善護念,一顆心到了了無牽掛、無在乎的境界,我能想像的,就只有脫線風箏,或者前兩天那些在低空處消盡後殞落的孔明燈。

雖然我很羨佛(雖然一點也不懂),但是心底裡還是盼望著基督的救贖——一個充滿意義的生命,一個我只在乎的神明。有一個單一的在乎,比整個三千大千傾倒聚合都美。

下流痴病,看到書中那一句,其實我腦海裡很長的時間裡,都只有這首歌。

 

我知道有一些人,他們從盤古初開便是水霧浮雲,某一天一不留神聽到這人間妙韻,大惑不解,卻如痴如醉,遂化虛空為靈,捲落到人間走活一生,細味「我只在乎你」這幾個字怎麼經過,錯錯錯,都只怪歌姬惹的禍。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Kindle 3

今年可真破費,一月時買了一部netbook(雖然真的很好用),但今年的八月又訂了一部Kindle 3。日夜期盼,前天終於寄來了。

 

Kindle 07年推出的時候,覺得挺有趣的一部電子產品,但由於不支援中文,買書也很貴,在香港也沒法上網(我不介意沒法上網,我只介意明明有這功能卻沒得用),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拿著一部電子產品不及拿著一本印刷書那麼有手感,有揭頁,也有一個封面。而且,我亦覺得看書,尤其看著奇奇怪怪的書,有種「趕不上潮流」的快感。所以當時打從心底覺得沒需要買這部Kindle。

但經過3年的開發和改良,最新的版本輕薄了不少,揭頁速度和畫面對比度強多了,支援中文(雖然要轉換,有點麻煩),不發光E-ink畫面看得眼睛很舒服(像在看一本印刷書一樣),也能夠在香港無限免費3G上網(很慢的,但慢就好,只在有需要時用,不會讓你看書時分心想上網),而且價格比第一代便宜了一倍以上(3G+wifi版才$1400港元),再加上越來越多的電子書,終於買了。

不過,最吸引的一點還是:可以出街時看幾本不同的書。要知道小說類的書籍雖然多數讓人想由頭看到尾,但當遇上一些太長的小說(例如正在看的《紅樓夢》)和一些散文別書時,總是想偶爾轉一轉口味,伴著當天的心境看一看不同的書。平時,不可能帶幾本書出街吧?外出公幹也不會帶幾本吧?但Kindle就可以滿足這個需要。例如大部分時間都在追《紅樓夢》,很累了就看輕鬆的林語堂的《人生不過如此》,那天煙雨蒙濃就看一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沈雄《古今詞話》,心情沉鬱時就看一下《聖經》或《西藏生死書》,無無聊聊就看一下Douglas Adams的《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系列(雖然本書本身並不無聊)。Wow~這真是對於喜歡讀書的人樂透的享受啊。

當時這部機也有很多問題,例如沒法輸入中文寫註,沒有頁數系統(只有Amazon自創的奇怪location系統),很多書都還未有E-Book版本,中文對應沒想象中的好(尤其是支援簡體字跟本是謊話),Amazon沒有售賣中文E-Book(所以不要問我我的E-Book那裡來了),按鍵轉頁始終沒那麼好手感,翻閱前文很困難(因為沒有頁數),Kindle拿上手感覺好像兒時玩具「神奇畫板」……所以,電子書閱讀器vs傳統書籍應該不會出現數碼相機vs菲林相機那麼絕對性的優勢的,起碼暫時來說。

而且,想在地鐵上、路邊、咖啡店讓人知道你在讀一本很有品味的書的話,sorry,Kindle也滿足不到你。它背後沒有螢幕去讓你show給人看你所讀那本書的封面。

 

R1083875

R1083875-1

暫時來說,我很喜歡這部Kindle 3。希望它好像我最喜歡的電子產品Creative Zen 60GB和Nokia 1110那樣長壽耐用吧。

 

R1083873

P.S.  最近上小學視藝教育課程做的視藝作品,它是我設計的「神獸拉比」,超醜樣,但真的好喜歡它啊。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心境和睡眠

我的腦袋總是想得太多的問題。善惡、自私與慈悲、self-actuatization、做人該這樣不該那樣諸如此類這般那般。不過到底這些問題很多時我到最後即使有個結論。總是跟不到那些結論,知而不行。

例如呢,我知道我該努力的寫作,我沒有。認為該做多點運動,但只是目標的一半。認為該上少些網花多點時間看書和預備工作的事,完全無。想起來,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hea,不得不承認我很懶。

怎麼會這麼懶呢?有很多原因:有很多事情我一時間handle不到所以一做起來就逃避啦、心情常起伏不定讓工作和思考效率大打折扣,還有經常覺得很累很累,但hea在電腦前或者和朋友出去吃喝玩樂就頓時舒緩了,唉,意志力真薄弱。

不過,凡此種種,其實該歸根於我抓不住一個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生活欠缺規律,那心就會易亂,而心一亂,萬事都困難起來,連些微小事情都錯漏百出。然後整個心就加上一些生活上不如意的事一拼讓自己思想負面起來,一發不可收拾,經常都是這樣。

而我自知自己的意志力如斯薄弱,要把自己建立起來,只能先把注意力都放在一重點上,而我覺得目前充足和規律的睡眠太重要。我是知道的,很多時我的情緒會極差,會想起些糟糕的事,自我形象低落至不能自拔,凡此種種通常都是在星期四五最多發生的。其實問題很可能沒那麼複雜,很可能只是我精神不夠又要面對工作和私人事情時才會這麼頹廢。我希望睡眠能撐起整個人的假設是正確的。好,先把意志力都集中到準時睡眠上去。雖則這是我一早都知的事。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電影流水賬

近期有時間,我本性怕悶得發慌,於是以電影作交際,看了好一些電影。有些差不多過目即忘,有些看完後一些畫面情節印象頗深,有些看畢有一兩句有些深思,但本人對於大多的電影都越見惰於寫作和思考,而不寫又略微有憾。固此作個流水賬,微言幾句,作個紀錄,也作個小分享。

 

《得閒炒飯》

2010070710252436431500

我看完幾天後差不多忘記了的電影。在中環電梯上上落落那一場路中拾遺拍得挺浪費,萬綺雯和周慧敏姐姐也讓我再三回味,但其實只有些低能的男人,唔make sense的劇情和一些強殖式的意識宣傳。

 

《反斗小尼哥》

lepetitnicolas-affiche

法式浪漫小孩喜劇。開場時老師叫同學們作文《長大後我想成為……》,小尼哥怎也想不出長大後當甚麼。因為現在有爸爸,有媽媽,有愛,太好了,不想長大,不想任何改變。看到這裡,我眼濕了。除此之外,很輕鬆愉快的一套電影,但相對同類型的泰國《小情人》,還是少一點爆笑、浪漫和詩意。

 

《戀愛夢遊中》

science-of-sleep-poster-1

一個人閒在家看VCD。同步率不及導演的前作《無痛失戀》。但看罷有感原來兩個人之間最愉快幸福的是:我們之間都有一種獨特騎呢的嗜好,四處都尋不著同道,但竟在這一刻遇上了,讓我們隔開全世界,做我們最微小而獨特的事,最瘋狂的幻想。不知怎的,我覺得這故事比《無痛失戀》還要sad。

 

《綫人》

zxb082301

緊湊程度、劇情內容、人物刻畫、演技、音樂、攝影俱佳的電影,雖算不上是一套大作,但也算林超賢一套成功的作者電影。整套片一成語記之曰:眾生皆苦。入面的主要人物全都「苦過弟弟」,都是些身心受創的都市苦命兒。我對個「苦」字有偏好,而此片「苦」之有物,加上巧妙地突破了合拍片邪不能勝正的結局,固特別偏好。謝霆峰成功演釋一個苦命人,經常被追打,加上《十月圍城》的深刻演出,他看來想把自己打做成一位「被打帝」。而陸毅則滑稽地演一位黑幫大佬,但角色同《唐山大地震》內的角色同一個調子,也是叫女友「落仔」,在國內陸毅被戲稱「打胎帝」,相當好笑。而桂綸鎂演的黑幫大姐,又狠又艷又孤單,真叫人喜出望外。總括這是近來最值得入座的港產片,比同類的荷里活片一點都不失色。

 

順帶一提,一直以來和我看最多電影的都是珍妮斯和美婷,除了家中的影碟外,電影中十之八九都是跟她倆入場看的。沒有她倆,我大慨一年只入數次戲院。所以呢,百老匯,給她們回佣吧,呵呵呵~

家中還有很多影碟和書債。整個二零一零,都不需再買吧。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小諷刺

在新學校開會時,校長說今年中三升中四的同學比較不濟。怎麼不濟?在某一班中,一個有輕度智障的學生(我現在教正常的中學)在班內考第二。而他的英文成績,更是全班第一。

對呢,很多時能力都只是第二,態度、動機和如何栽培才是關鍵。那一班學生呢?在上學期考試知道自己連智障同學都比不上時,便在班上興起一股鬥低分熱潮,以分數(尤其英文科)拿得大雄式的分數為樂。

讓我們再看看這個我之前post過出來在《Finding Flow》裡的圖表:

 

Challenge_vs_skill

雖然這班學生積年累月的成績落後,但我相信他們的skill並非低得無藥可救,但中三四程度的課程內容challenge對他們來說都不會太高太低,但他們怎會這樣apathy呢?我想原因就是這圖表裡suppose每個人都認為那個挑戰是很重要的。但這班學生,顯然看不到學業的重要性。

開放地看,其實學業真的可以不重要的。只是學生的學業成績一直是老師們的業績,所以我們總不自覺地覺得學業成績必然是重要的。我擔心的只是學生們沒想清楚(青春總難讓人想清楚)學業(學業並不等到知識和智慧,甚至可以說無甚關係)在他們人生中的位置就採取自暴自棄的學習態度。到日後要尋找理想生活時才驚覺cert到用時方恨少,才發覺當年的鬥氣多麼的無謂,讓自己走多那麼多冤枉路。

不過,你問我個人的話,我心底裡覺得挺爽的。智障學童在常規學校裡也能掙到這麼出色的成績,可見那孩子和他的家人是多麼的努力,也在那些經常欺負他的同學面前,出了一大口污氣。那孩子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建立自信心的領域,而且還是大家都覺得不可能的領域,更具吐氣揚眉的感覺。

香港教育制度長於制造大量失敗者,一點不假。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近況和一些思緒

一如以往的七八月,通常都有些轉變。今年轉了工,搬了屋,轉變了飲食習慣,沉迷於古書古籍,看淡了很多事情,也嘗試戒掉一些壞習慣。

今年的方向是定下來,好好的建立起一些工作經驗及發展方向,再讓自己一步步前往平靜的心境。再然後的,我還未肯定。

這些年來都在想著人生有甚麼意義。這問題讓我越問越不想活下去。其實應該問的是,我們有甚麼動機讓我們活下去?要問的不是意義,而是動機。又在想,如果活得快快樂樂的,那活下去的動機是很自然的,開心嘛。但如果明知活下去都難以快樂呢?那活下去似乎是因為你不敢死或是付不起死亡對身邊的人傷害的代價而已。美婷說得好,不是該不該快樂地活下去的問題。而是不快樂活不下去的問題。

上一代人或世世代代的人,很多都以生命和文化獲得承傳而獲得快樂(滿足感),看到仔女生性,成家立室有兒有孫就是一個圓滿的人生。昨晚飯後我跟老媽睇緊《女人最痛》時有關結婚生仔的劇情,我不禁說起「生命其實是一個陷阱」、「生命真虛妄」這一類話題時,她總感到不安而迴避。看畢,我回家,臨別時阿媽嘆惜地爆了一句:「我都係打定輸數,無孫抱架囉!」這樣的傳承,對她那一輩來說,真是非常重要,只可惜起碼現階段來說,我看不出那有多善良。我也知自己對著她經常說些不該說的話,讓她以為我終會搞基、出家、流浪、濫交之類,讓她老人家擔心,真罪過,唯有花多點時間陪她去補償她沒新抱沒孫抱的遺憾。其實,我真的沒甚麼的,只希望活得淡一點而已。剛剛好足夠活下去的情緒,我相信那心境所看到的世界是最美的。

不過說到底,以上的想法可能只是我所執著的而不可得。中國字真好,好一個「痴」字,迷戀,執著,「知」上蓋一個「疒」,就是認知上出了無藥可救的毛病,註定無法了脫生死,豁然開悟。但其實開悟又是不是最好呢?佛家常道「無常」,得了的,日後總會失去。但是呢,人類是很適應性很強的動物,一人一事一物,得到了,過了某一個心目中的期限後,即使終究失去了,心也是不那麼難受的。Eg. 你買一部手機,你實知道它終究會壞掉的,但一個月便壞掉你不太打緊,因為有保養,一年零一個月壞掉你最氣頂,因過了保養期,如果用了四年才壞掉,那直情是賺了吧?如果人生中的「得」大多都過了那心目中的期限才失去,那人生大抵賺了「得」的快樂,消減了「失」的痛苦?我想好好的過一生,大抵不過如此:要麼豁然開悟,要麼玩贏這個得失遊戲。

 

近來的心境,這首幽默曲不停點播。還有《Duck you Sucker》裡James Coburn回首往事時的笑容。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看《流浪者之歌》

慕名去看雲門舞集的《流浪者之歌》。

一路看,好像抓到了書中的某些重點,但大部份時間,我其實都難以體會。我看到整個表演的妙處和用心,只恨我敵不過睡魔和偏好。

最尾,一位舞者用一個耙,在台上以稻米畫一個年輪。大約畫了二十分鐘。他畫到1/3開始,我好像有所領悟,然後就「病發」了:腦袋不斷發放狂笑的訊息,但卻不能在此場合放聲大笑。我唯有捏著鼻子瞟著眼水死忍,十分鐘裡呼吸非常困難,面色煞白,差點死掉。這種病發的情況我一生發生過三次:第一次是看Mr.Bean把火雞夾硬塞進焗爐裡那一集。第二次是某一年中學裡的無聊禮堂集會。第三次是看《波叔出城》的時候。第一次和第三次好明顯是看笑片差點樂極生悲。但第二次和今次又為甚麼會爆笑「病發」呢?我真的搞不清楚。也許是看到人生的真諦時,總會讓人失笑吧?

有些藝術媒體,我無福消受。作為體驗一下可以,但難以叫我著迷和深究。兩三分鐘可以,但個半小時就有點吃不消。我想我聯繫不上那個境界。但表演中的喬治亞音樂,我非常喜歡。

Inception雜感

-「情之一字,所以維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整套片的才氣(劇本)玩得很盡,但那個情字卻淪為粉飾才氣的一個裝飾。所以,我覺整套片俱有華麗外殼而喪失了那個「情」字,情況有點像港產片《再生號》。不過,《再生號》連故事本身都說不好。但《Inception》起碼交待得流暢。

-男女主角的痴情和執著足以讓他們留在夢中數十載,但最後卻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這本來是片中一條很動人的主線。可是不知是劇本還是演技的問題,總覺得里安納度傳達不了那曾經滄海的感覺,然後全片就變得軟弱無力的。

-我個人喜歡詩意的夢境,例如《The Fall》、《What Dreams may come》裡面的設定。但《Inception》裡的夢境卻只讓我想起第一身射擊遊戲裡的場景,一版過一版,只有打機的那種刺激感,每一層下去卻不見夢裡人更深一層的內心掙扎(除了最底那一層)。

-音樂。我覺得配樂是此片的一大敗筆。全懸疑系的配樂,讓夢境的感覺消失淨盡,生怕你看得不夠緊湊似的。

-片中人的戰鬥力非凡,個個都S級的。除了齊藤中槍外,其他人均絲毫無損。以我多年看電影的直覺,看到一半已猜到他們所有人都是無敵的,到最後果真如此。無敵不一定是問題。但既然無敵,卻又要制造緊張感,結果就是讓緊張感都早洩了。我看了一小時多已不停在看錶。

-總括而言,整套片可以引《幽夢影》裡的一句話去形容:「若無詩酒,則山水為具文;若無佳麗,則花月皆虛設。」整套片就是有著華麗慎思的山水花月,唯獨欠讓水流花開的詩酒佳麗,感覺很可惜。看過三套Christopher Nolan的電影,都不是我杯茶。這類電影,交給Tarsem Singh、王家衛、Michael Gondry、卜贊郁、狎井守、Stanley Kubrick(未死的話)甚至交給十數年前的劉鎮偉好像都比Christopher Nolan有趣有意思。

 

P.S. 雖然我不喜歡,但這套片無論如何入場觀看準錯不了。畢竟製作認真,劇本邏輯慎密,而且是話題之作,看完都可以和朋友吹兩嘴。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最悲傷的愛情故事之一

一直都想寫很多有關《稻中乒團》的blog,但懶。《稻中乒團》看似很騎呢,實質上亦很騎呢。但或許是作者有鬼才,或者是我聯想太多。當中有很多情節印象仍非常深刻。這一次要談一個我看過最悲傷的愛情故事之一:前野與阿菊。

 

阿菊_0001-2

前野:醜、騎呢、懶、大部份情況下心地邪惡,但只是小奸小惡的那種嘍囉人物。經常做出各種讓自己出醜的奇事。

阿菊-2 阿菊-3

阿菊:奇醜,但心地善良,細心,能幹。除此以外是一個思想很普通的少女。

 

愛情故事裡最悲傷的原素之一是:無奈。阿菊向前野表白,原因是:我們大家都醜,同是天涯淪落人,所以應很襯。無女仔想接近的前野,既接受了阿菊的愛,但同時很抗拒她的醜。他花了很大的心理調整去說服自己喜歡阿菊,但當和阿菊逛在街上時却就不了街上人們的目光,他甚至大聲向途人們說:「她很醜,可是她很溫柔!」以抵抗自己的厭惡感,可是世俗的他終不敵俗世的眼光,當他在街上碰到朋友時,連忙說那女孩是他的寵物,並著她下跪。而阿菊竟完全服從,這使得前野更百般內疚,在街上發瘋,說自己不是人,叫途人狠狠的抽打他。

阿菊_0001-3

阿菊_0002

 

雖後來雙方都有片刻的感動,但最後,這段短暫的戀情最終以稻中式的無厘頭笑話無疾而終。

我第一次看,覺得不怎麼樣。但多看幾次,我也想不起那一年那一天,竟讓我看得淚流滿面。所謂的愛,其實也是無數的條件加上時間的蘊釀而變得越醇或越淡。而這些條件當中,又有那一樣是具有實質的意義呢?人類基因裡對找伴侶的原始呼喚,社會建構的審美觀,所謂的溫柔,所謂的才情內涵,還有門當戶對的市場供求觀念,一個關鍵的時刻或事件,這些東西溝起來可能會產生那種叫「愛情」的狀態,但將他們一一審視,內裡找不到任何堅實的核心去證實愛情「非如此不可」的唯一性。而前野和阿菊,就是被這些人類的基因和社會價值觀狠狠地折磨的一對。

其實成件事,不用多說,只要前野和阿菊變成俊男美女的話,就變得很完滿。偏偏你俊不俊美不美卻是最無可把握的事,無把握得連你自己也會無由的討厭自己起來。前野和阿菊就因為他們的醜和社教化過程,讓他倆白忙了一場,最後得到的只有傷害和傷害,無奈又無奈。又或者,是前野太軟弱,太被社教化控制,才把這段良緣付諸流水,但他已經很努力地去糾正/扭曲自己,我又怎忍心去怪他?

我的朋友中,真有一位長得像阿菊一樣(她應該不知道有這個blog存在),她份人雖很積極善良,可是無論在事業還是感情上都充滿比常人多數倍的挫折。「處廟堂之下,不知有耕稼之苦。」這些挫折,外人很難體會。

為甚麼有人就是天生富有、英俊美麗、聰明伶俐,有些人則一出生便像一沫污泥?這當中讓人迷惑得相信因果輪迴或天國地獄的存在。而值得慶幸的,是在這無可把握的人生中,我們或多或少仍可把握自己的心念。暫忘寂寞,去掉慾求,小休「自我」,有時候一粒微塵都很精美。

此一刻

此一刻,我覺得任何事情我只要著緊就輸了。

此一刻,我需要一個教練,不需要伴侶。

此一刻,塵寰放進了冰箱,一寸一度結成沉霜。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沒寫一個月日記

從六月廿九日開始至今日沒寫下一篇日記。這兩個月在工作和私事上都不甚如意,晚上臨睡把這些東西寫在紙上,又不免弄得情緒起伏,難以入睡。更讓我難以下筆的是,這些東西著實是些小事情,實在不需要弄得陰陰鬱鬱的,也許一路走來的人生都太順,抗逆能力不足。

重新在臨睡前把每一天寫在紙上,不知算不算比較能面對,但總該記下來供日後參考懷思。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唐山大地震

-煽情過猛,框架太大而內容不足,付了五十元看中國人壽、工商銀行和共產黨的廣告,但有幾幕甚精緻。

-入場前派紙巾,點呀?

-精彩對白:「解放軍是我們唐山的恩人!」、「還是投(投保)中國人壽吧,夠穩當。」

-那橫跨32年,3個主線人物和無數支線配角的劇情,其實應是大陸央視八點黃金檔的50集長劇,濃縮於2小時,太過吃力不討好。

-不巧妙地避開中國的社會矛盾:各個角色在改革開放後都發了財。他們如何發財?用甚麼手段?以獨臂弟弟的角色設定在真實的中國的話,很容易就成為社會中的低下階層,那一個低下階層的人在這文革後的32年中如何自處?如果他的生活和中層姊姊對比,該令整個劇本更深刻,可馮小剛沒作出這個嘗試。描寫得好像改革開放後,誰也富起來似的。

-唐山大地震後,毛澤東說過:「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從地球上抹去一個小小的唐山算什麼,我們完全有能力救災,用不著任何外國人幫忙!我們當前的政治任務,仍然是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可電影卻大啦啦的安插一段毛主席風光大葬,我實在摸不透這一段的用意何在。友人說讓他想起唐山人是毛主席的陪葬品的說法。

-那對收養夫婦,收養那姊姊的主要原因:她漂亮。很真實不過的原因。說到底,這世界外表是很屈機的。

-我不明白為甚麼還敢拿汶川地震來做一場大龍鳳。大陸政府不是不想再高調提起汶川的種種嗎?(一提起就讓人想起豆腐渣、貪腐、打壓言論……)

-片尾的那個釋懷,很沒說服力。受過傷的朋友,你一定明白我說甚麼。

-片尾曲的詞是《心經》,王菲唱的。可我個人認為,心經不適合表達死者已矣情誼永在,and life goes on……的電影主調。

-總的來說,不是爛片,但看罷深見制作團隊斧痕處處,電影讓人流淚不留思憶。要感動人?同期的《Toy Story 3》好太多了。

一團蛋白質

每個人最不獨特的地方該是既要爭取認同感又要尋求獨特性,就好像你要穿得漂亮又不想弄得出位。

認為一些人是獨特得無可取替的,可就是沒辦法走在一起,就是讓自己痛苦不已。總以為自己是很獨特的最終卻發現自己是彌敦道一抓來滿街都是的寂寞嘍囉。

獨特這兩字讓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從人群裡劃出一個閃光圈圈,割地稱王。獨特可讓我們以為得到這世界最珍的珍寶,從此再無所求。對,那真讓你極樂得爽歪了。

我沒有甚麼理據去說服你放棄獨特性,只是求不了,亦是常態,畢竟我們都不過是一團蛋白質。記得《千與千尋》總叫我們記著自己的名字,那致於告誡我們別迷失於這個五光十色的時刻變幻之中。只卻把名字切片落油炸成名片,一張一張脆卜卜的吃下去,通過臭皮囊直拉出天地之間,落得一片真乾淨。

一看就知道我甚麼都看不開,脫不開那一道小心眼兒。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Toy Story 3 (3)命運和體制

Toy Story 3跟前兩集有一個很不同的地方:出現了對於體制的戲謔,有點George Orwell的味道。

片中有一幕是眾玩具被送到託兒所後,發覺託兒所的玩具們有一個完整的社會體制,各玩具皆各安其份,更有一位熊啤啤首領和一眾助手統領一切。然而這玩具世界卻被分切為兩邊:一邊是兒童組,小朋友懂得如何愛惜玩具,玩具在那邊得以安樂生活(就像已發展國家),另一邊是幼兒組,那些小朋友活潑非常更未脫口腔期,對於玩具可以用「毀滅者」去形容,玩具在那邊則恍如地獄(就像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

電影中塑造到那個熊啤啤是一個心理不平衡的壞蛋。的確,他欺騙新來的玩具去做祭品,獨裁統治。但問題是:在那個託兒所的設定裡,總得有玩具去幼兒組那邊去「祭旗」,其他玩具才可以安心的留在兒童組那邊不用去受苦,就像我們現在所享有的豐富物資生活和安定繁榮,背地裡都不知剝削了多少人們和家國。當然,這套電影還是合家歡電影,到最後都沒有再深究這個問題。不過,我想說的是,即使熊啤啤被打倒了,只要一天託兒所有幼兒組,托兒所仍不可能成為玩具們的天堂,還是那個老問題:誰該去做祭品?誰該被剝削?而片中主角們的一眾玩具,倒也不怎麼偉大,巴斯見到熊啤啤,問的只是他和他的朋友該調回兒童組。那麼那些「不是朋友」的玩具們呢?他們因為不是朋友,就可以默默承受?若是英雄,該做的,不只是逃走,而是帶領幼兒組的玩具去幹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吧?可是,迪士尼大抵不想有太多的政治指涉,激起兒童們的公義意識,拍一套《V for Vendetta》出來吧?

再想深一層,更是有趣,其實整個托兒院最終最直接給與玩具們苦難的是人類,慘整他們的就是那些天真的小孩們。可是玩具們能夠起義來反人類嗎?這對人類也很不公允。人類都不知道你們這班玩具有靈有性,更不知道怎麼和你們溝通,而且制造玩具的成是這些人類。關係就好像人類和神一樣:你怎麼可對抗命運?你怎麼可以怪做物弄人?神甚至或不知道我們在宇宙的某個角落裡存在著。

所以,即使沒有Woody和Buzz一眾新玩具的出現,某一天,老師覺得啤啤熊太舊,看不順眼,就一手把他拋到街的垃圾店,何等風光,也敵不過命運之手的把弄。我們被拋於這無可確定的世界裡,豈非如此?

以上種種,或許我想得太多,或許創作人心底裡都沒想過這些。但是優秀的作品總是能夠讓人想得太多吧?

Toy Story 3 (2) 陪你玩

說到底,「陪伴」兩字就是說著:「噯,mate,有一天我們總要別離。」

我們曾經也是誰人的很愛惜的玩具,曾經很重要。畢竟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或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都不過是《空氣人形》中所說的

「曾幾何時 我成了誰的花虻
     曾幾何時 你成了圓滿我的微風」

是啊,曾幾何時重要得不得了。但功德圓滿了,或者大家該各走各路時,那句「你很重要。」請放在心中,不要,不要說出口,一說出來,語言的局限就把這句說話變成了心傷的謊話。Andy在結局裡向著小妹妹說:「這些玩具對我很重要。」但是很重要的幾件玩具偏不能在你的房間裡佔一個小木架。Andy是一個善良的人,他能做到帶著Woody去大學,已經太難得。恰如我們生命裡有太多曾經重要的人,試問有幾多個可以帶到去生命的盡頭?所以,明白了我們總是別人的花虻和微風就好了,我們的重要性,在時光之流裡,總剩下一個不能generate任何行動的詠嘆,就是那記憶邊土中的軟泥,一種微溫。

你陪過我,我陪過你,一起哭笑玩耍,走過那麼一段路就好了。再說甚麼「重要」,都不再重要。我知這不能讓人釋懷,總覺得該可以走多一段,然後再一多一段,再一段,再一段……是啊,我也不能釋懷,但終歸要明白,玩具們終需要被遺棄,這地球總是要轉下去,這地球終需化星塵。

聽說在宇宙裡發出過的光是不滅的,永遠的以光速穿越宇宙每一個角落。那些發生過在我們之間的往事,就是我們的小宇宙裡的光吧?那當中沒有任何我們可以理解的意義,偏卻是無比耀眼。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飄移在好型同好柒之間

今日繼續病在家中,看了兩套電影:

 

《滾滾紅塵》

28_8_52293_172_12_20080729180851

看完很不爽。整套片就是給人白忙了一場的感覺。那些對白:

「我是一個危險的男人,我隨時都會消失,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他是誰?他是不是漢奸?」「他只是一個我深愛的男人!」

「我的男人愛上革命,我愛上我的男人。」

天呀,看得我頭皮發麻。好在三毛在世只創作了這唯一一個電影劇本。

其實呢,講大年代,女人愛上壞男人,講時間流轉,最重要的是拿捏人心的轉變與不變。還有,電影是影像主導的藝術形式嘛,不是舞台劇,怎需要那麼多畫到出腸的對白?看看李安的《色戒》,更顯出這套《滾滾紅塵》的眼高手低。白白浪費了華麗的美術指導、攝影和一眾好戲之人。

不過,那結局倒是有趣的。而且那主題曲亦比電影本身深刻多了。

 

 

由於看了讓我發麻的《滾滾紅塵》,我再看多了一套電影《Quadrophenia》(四重人格)解毒。

《Quadrophenia》

quadrophenia_97_quad.299180644_std

劇情:

六十年代初至中期,英國曾有過一陣Mod族熱潮。甚麼是Mod族?就是當時的一班四十後青年在工作上上不到位或不想上位,沉迷於改裝自己的Vespa電單車,一套西裝+鴨屎綠外套+過短levis牛仔褲的fashion,沉迷於丸仔、Party、性愛及街頭毆鬥的族群。這套片,就是講這一幫年青人既型且柒的無定向生活。

描寫邊緣少年的電影有很多,為甚麼這一套會被英國人奉為經典呢?因為它很深切表達出那種「I wanna be different!」但其實誰都是這樣想,誰都是一群傻瓜的,做一些毫無意義的看似很酷其實很柒的事的那種矛盾狀態。尋找一份跟本不存在的獨特性,底子裡渴望的都是認同和一個集體身份。

例如:

-把自己的電單車改裝成這樣子在街上炫武揚威。

Quadrophenia-Lambrettar

各位住過沙田的朋友,在八九十年代一定見過類似的改裝單車吧?你覺得好型還是好柒?

-穿著剛從洗手機拿出來的濕牛仔褲,讓它能縮水得貼身。

-泡女,很快跟一個女孩搞在一起,但很快被人飛起時卻很痛苦,並在女孩前做出痛苦狀。

-喫藥,狂吃安非他命。

-偶爾不去上班,卻忘記了拿醫生紙讓老闆痛罵。

-在酒吧喫藥跳舞,high到從二樓跳下來。

-Mods總是和Rockers對著幹,經常街頭毆鬥,但底子裡兩幫人都是無聊無謂的年青人。

-聽著一些indie樂隊,就以為自己好型好另類。

mod70

Mods

rockershangout

Rockers

sting

年少時的Sting真很酷,無需close up,在一眾人群中已認出他是個非凡人物。

 

這套片就是能抓著那個年代,抓著那些無無謂謂的時光懷緬一番(電影是1979年的作品)。拍攝的手法很流麗,人物做型讓人印象深刻。初出道的Sting在片內演一個Mods裡的風頭人物,型到震(但結局裡他也不過是一名酒店裡任人呼喝的小bell boy,很諷刺)。正如導演所說,這幫Mods不是熱衷於甚麼社會革命,他們只不過是為無聊無意義的人生而反叛,構想不出任何一個更讓人滿意的社會。

現在看來,這套30年前的電影仍是很潮(個人認為比《Transpotting》更潮)。沒有大時代作背景,沒有人死,沒有刻骨銘心的愛情,沒有兄弟反睦成仇,沒有懊悔一生的青春憾事,原來也可以演釋得這樣精彩。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只因當時太緊張?

請睇下依個表:

472px-Challenge_vs_skill.svg

最近我因一些事情而讓精神處於一個好緊張的狀態。然後,我又黎啦:又去搵d理論去開解自己。響一本叫《Finding Flow》既書入面提到我地遇到困難時既心態有8種,分別由挑戰的強度和個人能力的強度建起縱軸和橫軸。總之你睇下個果表就會明。

雖然我諗這個理論有好大漏洞:人面對不可確定性的時候總會有worry和anxiety。例如強如世界第1既巴西隊,對住世界排名105既北韓隊既時候,如果按依個理論,應該係處於「control」,情況受到控制既狀態。不過班球員應該有不少worry的,因為輸左個後果:可能無晒d獎金、球迷超失望、聲望大跌……所以人有失少不可預知的情況出現,就一定有worry和anxiety,只不過係程度的問題。而佢依一個理論無加入到個後果的重要性對於情緒既影響。

不過,佢都啟發到我一樣野:anxiety同worry係可以於某程度上用skill improvement去克服既。的確係好老生常談。不過好多野就係唔談就唔會諗起。我現正面對的challenge應該係中度的,而現在我對自己既skill不具很強的信心,加上我害怕失敗後的後果,所以處於worry和anxiety的狀態。

好囉,如果係咁,我唯一可以做既係預備得好d,盡量將個指標推去Control果邊。而預備同skill其實都係包埋心理準備。而現在需要既心理準備,就係放鬆d,將精神調去最佳狀態,其他不可控制的factors,就由他吧,就咁。

有左依一個理解後,就算失敗左。我都唔會再賴只因當時太緊張。

而書入面話人生最有趣的狀態就是flow。高技術+高挑戰,我同意既,不過所謂既高挑戰,又未必係人人就會見到既社會成就。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男人呢

如果妳唔細心咁睇,妳好容易覺得個個男人都一樣。

但如果妳太細心睇呢,你會發覺原來個個男人都真係一樣既喎。

所以,每個男人既獨特性,說穿了都不過在於無留意同太細心的觀察範圍之間一個差異地帶。

至於女人,我真係唔知。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飄下飄下

似明非明咁睇左霍金介紹相對論,最大的震撼是:原來時間同空間都只係相對,唔係絕對。即係話,原來時間會被質量和物質移動的速度影響而變快變慢。浪漫d講,原來「洞中方七日,地上已千年」既傳說某程度上係符合相對論既。

如果咁講,所有野都可以演變、扭曲,變幻原是永恆,咁真係乜野都係夢幻泡影,三千世界都可頃刻間化為微塵。

我地活響一個咁既世界,樣樣野原來都係飄下飄下,跟本無任何真正的重心可言既話,咁點樣自處?個世界又係點樣黎?如果我可以好絕對咁答到你既話,我已經去做左一個邪教既教主。

不過,正如霍金所講,如果我地可以搵到一條定律去解釋依個物理世界既所有事,也許這就是所謂「神」俾我地既一個重要啟示,俾我地以依條定律去安身立命。諗到依度,我諗起道家講既「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萬物。不過道家的道,又唔單止係物理世界,而係物理同內心世界融為一體。

究竟個宇宙複雜d?定係心靈複雜d?如果《時間簡史》係一本嘗試述說物理世界本源和去向的經典中既經典既話。咁心靈上,那一本書有同等既地位呢?我知道《心經》係真的,但佢回答既問題太核心,一般人如我睇左之後都係有好多野睇唔明睇唔透。而除左《心經》之外,最近榜既都應該係《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或者《流浪者之歌》。

霍金又話如果將相對論同量子力學中既矛盾位調和互相補合形成一條定律,就應該搵到物理世界的真理。如果將依一條真理同心靈世界的一些道理融合,搵到真正的「道」,咁我地既人生又會唔會充實而安然呢?我真係好希望會係咁。飄下飄下又好,搵到一個絕對既重點都好,我諗人類世界有左依一條「道」,長遠黎講,應該會好唔同。因為,我們知道些是重要的事,或者知道所有事都係唔重要既時候,好多既不安同煩惱都會煙消雲散。但願我能活到那一天。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好鬼窮

唔想出街食野。能煮的話都盡量煮每一餐。

兩對鞋都著到個底穿窿先至買新的。$300買了兩對鞋。

用$20成本煮三餐(蛋、飯、菜、甘筍、蘋果、枝竹……)。

有日病左,但諗起要$150先可以拿醫生紙請假,所以都無請sick leave。

去咖啡館寫野睇書改為去公共兒童圖書館。

唔想去剪頭髮,要俾$140

要cut左份保險(其實份保險一開始買已經唔適合我,但幾年來都費事理,最近理先知浪費左咁多錢)

要去做兼職先儲到少少錢。其實要我慳錢唔係一個大問題,節儉是一種美德,是環保的事,但係儲唔到錢同埋同工不同酬先至係大問題。儲唔到錢就永無法投資滾大舊錢去做想做既事,也無辦法去進修,日日見住自己同人地做同一樣的工作但人工就少一倍真係好唔好受。所以,真係要的起心肝,搵一份人工同學歷相稱既工作。明明係可以掙多一倍人工既,點解唔去爭取?教書教到睇醫生都無錢睇,真係好似d血狗肥皂劇既內容,頂!

點解素食要咁貴?

最近在嘗試煮各種不同既素食,在街上亦去多左素食店食野。我發現多數既素食材料同素食館既飯菜都比吃葷的貴。有幾貴?例如一條素雞,好似一小條扎肉咁既野,就要賣成$15,$15可以去大昌買到4塊淹左既豬排啦喎。枝竹之類亦唔係平野,都要賣成十幾蚊半磅。而最貴既都係果d仿肉類食品。素餃子要成$20一包得十幾粒而素花枝丸就要$22得十粒八粒,真既都唔洗咁貴。而我同朋友響旺角一間素食館食左個素脆鱔(即係炸菇)同素金菇肥牛和一個荷葉飯,加埋茶芥竟然要$207。講緊既只係一間女人街入面裝修得同茶餐廳差唔多既素茶館喎。

素食絕對唔單止係一個宗教取向,其實素食除左免除食用動物在成長及被殺過程中既痛苦之外,實際上黎講,對環保極有幫助,因為食素可大量減少溫室汽體甲烷(其實甲烷比二氧化碳做成更嚴重的溫室效應)同減少食物鏈中能量損耗的情況。比起減排省電循環再用等方式更加能夠直接保護地球。但係點解一樣咁有意義既飲食方法佢既利潤要mark到咁高呢?點解全世界大多數既政府都唔推廣依樣野?

另外,素食店既東主其實究竟點睇素食依樣野呢?唔知佢地會唔會覺得經營依一項事業係有一種使命感呢?會唔會真心想推廣依樣野?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生命與生存

昨日心情非常差。通常我心情非常差既時候,就會睇d宏觀d既野,例如大乘佛法、宇宙起源、人類歷史、時間的原理之類既野去等自己個腦雲遊太虛,同自己講我在這浩浩宇宙和時間之流之中有幾咁渺小,以平衡一下自己既心境。而今次我睇左一套關於霍金暢談外星人既紀錄片《Into the Universe with Stephen Hawking-Aliens》。

好有趣的一套紀錄片,有興趣可以睇下。但我更有興趣響度講個節目給我對於生命與生存的啟發。霍金話要了解外星人,首先要了解我地地球既生命究竟點黎。係呢,生命究竟點黎?跟據一般科學性的講法,有兩個大可能性:一係在地球還是一片汪洋時,唔知點解d水份加上胺基酸加上一些物質和剛剛好的電量就變成左生命,生命的出現完全是因為長年累月積下來的偶然。一係生命是從殞石帶到地球然後不斷進化繁衍的。即係話我地的祖先跟本就係外星生物。無論點都好,所謂的生物,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生存和傳承下去。這生存和傳承,不單止係個體既生存和傳承,而係整個同族同類既生存和傳承。如果要說生命的最終結任務,是這個了。你可能會話人類會有自毀或者捨生取義或者毀滅世界的念頭喎。自毀只係因自身不能抵受壓力而選擇被淘汰,捨生取義是以個人的犧牲去保障人類/同族的長遠發展,也是廣義的生存與傳承。至於有些人想毀滅世界,他們背後有各種不同既原因想咁做,但如果佢地的腦袋是正常運作的話,佢地唔係個人有一d好唔開心既經歷就係想歪了的極少數,基本上所有人即使唔想有下一代都想人類的生存繼續落去。

這種生物總想生存和傳承的執念,在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都實實在在的存在著。點解呢?我真係唔明,你明唔明?如果有神明的話,生物的存在和傳承或許真的有神的意旨。但如果一切只是偶然呢?那麼一切除了我們自身的思想和感覺,就甚麼都不是。一切都失卻任何意義?

點解我由細到大乜都要問個意義何在呢?這個執念,我一向都好唔理解。我以為意義總在宗教裡找得到。不過人大左,除左不認同基督/天主教外,其實佛教都不能認同(雖然我覺得心經和金剛經之類的東西非常有趣)。行雲流水,人生茫茫,除左減少眾生既痛苦,我真係領悟唔到生命的意義何在。這種事情,唔知外星人知唔知道呢?如果佢地答到我,我真係願意獻上我既一切去獲得依個答案。我始終覺得,生於在世上,不是只為左生存和存承咁簡單。諗到依d野,一些唔開心既事,的確被拋到九宵雲外了,好野~~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

我想推介Richard Yates這本書。

3143420_488423

不過,個中文譯名我覺得怪怪地:《十一種孤獨》。Loneliness究竟點譯?我查過台灣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但依然無答案。孤獨理應解作你身邊真係無人陪你既狀態,但書入面d人好多都唔係無朋友妻兒喎。如果譯做寂寞呢?噢,寂寞,我總覺得寂寞應該比較偏向心理上,而且是有種自覺性。但書入面d角色又係唔係真係覺得自己咁寂寞呢?又好似唔係。所以,我覺得書名中的loneliness還是無乜得譯。或許loneliness本身也不足夠去形容書中角色們的狀態。

咁本書係講乜野呢?我個人覺得佢係講城市人在於佢地既理想同現實之間那一條鴻溝,而往往因為我地既笨拙所以永遠都跨唔過。又或者,有d人幾歷左一d事情後跟本再無ground去講d乜野理想。嗯,佢講既係果種既敏感又笨拙或者笨拙卻又死扯著理想唔放既人。笨拙於人世間唔係一個問題,但係你既笨拙同埋敏感既心靈及理想纏繞不清,就注定你一生都得不到幸福。

唔好期望依一本係故事性豐富既書,入面無乜「大事」,無生離死別,無深刻情傷,無戰爭,無陰謀,無奇案,有架只係一d小人物既小事情。例如一個俾人排斥既小學生點解用謊話去搏取同學們既友誼、一個好勁抽好嚴格既軍校教官因為唔識擦鞋點樣俾人趕出自己既工作崗位、一個長期住院既肺炎病人佢既老婆響出面識左第二個但照樣keep住個個星期去醫院探佢、一個婚姻生活呆滯既老公有日響公司俾人取笑去酒吧溝女又溝唔到最後無無聊聊咁犯左單刑事案、一對關係唔平衡既朋友響法國康城頹hea、一個工作不行既男人響公司俾人炒左友諗住瞞住老婆一頭半個月但結果俾佢老婆套一套就講左出黎、一個成日諗住d騎呢創作計劃既的士司機點樣亂咁花自己既錢搞創作……依d故事聽落真係無乜閃光位,不過睇落每一篇唔多唔少都有自己既影子,睇落特別有共鳴。我一路睇一路暗忖自己很明白面對個人的種種笨拙加上現實環境對你既期許之間既矛盾,最後所謂既理想、都變成左一張張空頭支票。

成日都聽到人講:「有困難,咪解決佢囉!」有時我覺得就真係咁簡單,但有時又知道好多野要用時間同心力去解決。即使你真係付出得到個時間同心力,時移世易,個困難又會變左質,而且其他既困難同誘惑又會響唔知邊一忽鼠出黎欄住你既去路。笨拙既人,就往往響一個困難未解決到時就俾其十幾個另外既困難同誘惑圍住左。係囉,依本書就令我諗起依d野。

不過,依本書入面講既loneliness,同我地今時今日所面對既loneliness既本質又有d唔同。書入面講既係五十年代既紐約人,佢地都似乎有一個可說明既「理想」,一D鮮明既「美國夢」,例如想成為一個受歡迎既人、想有一段美好既婚姻、想做一個train up一班top soldiers的軍校教官、想成為一個偉大作家、想成為一個Pop Jazz的明星、想有滿足既性生活……而依D人都唔係頹hea喎,佢地都有try過但try極都係同理想相差十萬八千里,又有苦無處傾訴……但去到我地依家依個年代,問題已經唔係想做而做唔到,而係根本唔知做乜好,就好似d香港二線明星歌星返到大陸做電視show時果種茫然既神情一樣。究竟響度做乜野呢?無乜理想,無左果條達唔到理想既鴻溝,但係又生活得好唔實在安心,又唔係無人關心你無人同你傾,只不過傾唔傾都係咁,大家都係咁但又唔係好明對方既感受,做人做到好似一隻隨水漂流既水母咁,浮下沉下漫無目的又偏偏有個人腦,我諗依個就係我地今時今日最大既loneliness。

2010年6月12日 星期六

上網症的反思

最近看了以下的一篇報導: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mingpao/20100609/14271515923.html

重點是有研究指出當我地無論用電腦還是手機無限上網時,久而久之,會產生以下三個負面影響:

1. 自戀

2. 容易焦躁不安

3. 集中力下降

我這年紀的人,即係MTV世代的人,已經被上一輩的人定性為集中力低耐性低的一代。原因是我地都係睇電視同MTV大。這個年代的鏡頭都轉得好快,而且五顏六色,所以睇到我果個年代的小朋友普遍都唔太鐘意睇書畫畫之類既靜態活動,再加上我地開始有機打,所以成日都掛住打機,個人更加反應快但係就好躁好不安,經常處於un腳狀態。

但起碼,睇電視點都要睇晒成個節目先會轉第二個(除非你轉台或唔睇),打機果時無得打online game所以始終會打到悶,沉迷極都有限。

但係上網依樣野真係堅勁,革命性的。尤其是寬頻普及之後,你鐘意上幾耐網都得,youtube你鐘意睇幾多有幾多,mp3、漫畫、影片、咸片、相片鐘意download幾多都得,無限咁多個forum,facebook、twitter、MSN你鐘意識幾多friends都得,幾多靚仔靚女都可以成為你既「friends」,隨時隨地都可以保持聯絡。

上網,依家真係好似王菲果首《光之翼》咁講:「在網絡上的海洋找不到,讓慾望躲藏的地方」。當然啦,上網好多慾望都滿足唔到,但各種唔同的慾望都在網上可以透過聲音畫面同文字某程度咁滿足到你。而且重點是差不多所有網上資源資訊都係無償、無限click則來click則去的。令我地產生左一個滿足既幻覺,令我地個腦不停出訊號要我地去睇依樣果樣,不斷咁click就不斷有唔同既野睇,而且仲要係你想睇既野,咁我地個腦咪越來越多要我地滿足慾望的訊號,佛家叫我地要盡量心無雜念先可以活在當下,但我地就偏偏濫用左上網依樣野令我地個腦越來越亂,搞到好多時放工放學之後成晚上網睇左既野俾你阿爺果輩成個月所睇既傾既還要多,但係第二日問返你上網睇下d乜做左d乜,又真係好迷惘。唔知道點解d時間hea得咁快又咁恍惚。D時間,過得好唔實在。

不過,我自己都係一個上網精,返工開住個MSN同明報網,放工回家長開部電腦MSN、download依樣果樣、睇下自己個xanga有無人睇再響youtube亂咁按咁就已經到左子夜時份。雖然去旅行或者唔響香港時我唔會特登去上網好似毒癮發作咁。但一返到家第一件事總係開腦上住網。就好似八九十年代一返到屋企就要開電視等間屋無咁虛咁。

如果你唔覺得你上網上得太多,遇到以上既問題既話,你可以唔再多諗。但如果你對以上果3種症狀都好有同感既話,你要諗既,先唔係點樣可以唔上咁多網,而係要諗唔上網既話,其實你可以做乜野。我諗我地上網90%以上既時候都係因為無聊。我地唔上網,就會唔無聊嗎?其實這個問題好有趣,我地做任何事其實都可以算做好無聊或者好有意思。例如落街個公園或者海邊行下、發下呆、同家人睇電視、煲下電話粥、睇下書、彈下結他畫下畫寫下野,全部野無唔無聊都係睇你既心態。如果你響這些事情入面搵到唔無聊既地方,我諗你就會上少d網。

之不過,我覺得上網最令人不能自拔既地方應該係果個同你認識既人connected的感覺。總是會覺得上住網開住msn就可以隨時同d朋友吹兩嘴,但要你打電話吹水嗎?要專心咁只係同一個人不停聽野講野,好花精力又唔係好願。開住facebook又會覺得我隨時睇到人地既八卦無聊野之餘又會睇到人地覆返自己既野,唔知點解好有滿足感,覺得有人注視緊你。依一種好似同寂寞拉遠左既感覺,總係比你做其他更有意思既事情還要吸引。因為好多好有意思既事情,佢既本質都係要你付出一定既精力同克服一定程度既寂寞感。

所以,講到底,你搵唔到一d有意思係其他野去做,又或者你付唔出精力、勁怕寂寞既話,我諗你在可見既將來都戒唔甩上網依樣野。而上網好多時就係會令你越來越唔想做任何離開個screen做其他花力氣的事情,同時亦會令你越黎越怕寂寞,真係勁過尼古丁。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是誰發明了生日?

係呢?究竟邊個發明生日?

點解要慶祝自己出生的日期?其實當初諗起要慶祝生日那個古人都對人生幾樂觀架喎。慶祝自己出生果日,即係話生存係值得慶賀的,對於我黎到依個世界,我覺得好開心,所以就要每年都記住依個日子。

如果人生真如佛家所說的「眾生皆苦」,如果出生本身就係一種消耗地球資源既行為,咁點解仲要慶祝?或者有時我地真係將自己放得太大,或者就係人生跟本就係充滿苦楚,所以我地要苦中作樂,搵生日依一日慶祝下諷刺下。又或者再懶偉大d講,生日係為左

其實生日對我黎講係一個兩難式,有一班人同我慶祝時,我會覺得好累的其實,要擺出一副好高興好感恩的樣子,但其實發呆才是我最舒適的狀態。但如果完全無人同我慶祝呢?我又會覺得有d失落。我係唔係俾全世界遺忘了?敏感而無處安放的心靈,that’s stupid。

生日,真係一個好奇怪的日子,慶祝又唔係,唔慶祝又好似缺失了些甚麼。就像聖誕節一樣,你唔知耶穌做過d乜野,甚至唔信耶穌有無存在過,但係都可以盡情狂歡唱K隊酒行上街唔知做乜玩到盡。其實好無聊唔知做乜,但唔玩下又好似損失左d乜野。

諗深一層,其實我地依家依一個世界,真係咁需要乜野意義嗎?好似大家都好似BB咁,開心就夠了,再諗深一層?好辛苦,點解要咁辛苦?唔諗唔諗就一世,諗到成個諗樣咁又係一世。反正都諗唔通,諗通左反而更加悲哀,諗黎做乜野?

講到底,生日都係俾個機會大家開開心心下又測試下你有幾受歡迎吧。生又點死又點,其實本質上都無乜分別。

 

P.S. 我放棄了用全白語文寫blog,皆因我想用最順暢的方式去表達我既思想,文字的正確性,其實毫不重要。你明就得。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

原本以為那位主任經常對著我黑面,一定是得罪了高層,加上工作無突出表現,九成會被炒的。怎料年度appraisal時老細讚多彈少,雖仍未能爭取到一個正式教席,加了那丁屎那麼多的人工,但沒有被炒,我已經深感意外。

反觀其他同事,約有1/3去年入職的同事都被抄了。聽說原因老細說出的原因只有一個:「你不夠主動。」換句話說,即使你沒有甚麼過錯,但基於你沒有精益求精,所以你就被out了。天啊,比商界更冷酷。

所以一位同事說,學校一方面不斷說要培養小孩的品德,做人要關顧別人,但另一方面對職員卻如斯殘酷,也如斯剝削(我的職位其實是教書的,但假期和福利連TA也不如,人工也高不過TA多少。),每年都要擔心下一年還有沒有得做,一覺得你不夠「精益求精」就被out。這樣的管理方式,算是關顧員工嗎?如果員工算是人的話。試問一個fresh grad的老師,第一年工作便沒能續約,而且appraisal老細只是跟你談了不夠5分鐘,就判了你的死刑,但明明你自覺沒做些甚麼的,事前也完全沒有warning。那打擊對他們來說究竟有多大?那可是人生第一年投入職場呢!不夠硬的,很可能從此信心盡失,一厥不振,從此在教育界浮浮沉沉始終未能再謀得教席,或者從此離開教育界在商界裡半死不活的打滾。從前做TA時,的確見過這樣的例子呢。

同事說不應繼續在這裡做,在這裡做就等於讚同本校的剝削和殘酷管理手法。為甚麼你可以去遊行反最低工資、平反六四、反歧視同志但就不能拿出勇氣去為自己切身的利益和教育界傲骨一次?他問難道你怕找不到工作嗎?我答是的。是啊,我不及你,我份人IQ不高,不懂擦鞋,經常心不在焉烏烏龍龍的,又未考基準試,而且天生樣子就像一個小朋友,見工很難有甚麼說服力。我這年真的用心去做,才勉強保得住個位。雖然這年在教學上的技巧是長進了不少。但這些在別校的interview裡人家會看得到嗎?而且,又要給家用,供保險,日常洗費,如果我有一個月以上無得撈,可真要找安信兄弟幫手。不過這麼多藉口,說到底都是我不夠guts,一種根深蒂固的軟弱。

我很愛我的工作,也很喜歡我的學生們。每天上班時,我期望見到他們,期望能夠教他們一些新智識,分享些有趣的事情,和大家打成一片。無奈是人工、福利和工作穩定性都如此不堪。點解,一個教席咁難求,仲難過行街執到張金牛?我校最近舉行左一場招聘會,收到幾百封求職信,有八十幾人黎interview,你估下幾百人爭幾多個位?其實是一個位都無,那場招聘會根本是假的,根本就沒有空缺。Demand and supply,真係失晒衡。

諗深一層,一個教職員究竟值幾多?我真係唔知。出面商界日日做到仆街十個鐘起碼同樣大學畢業做幾年野都係得果萬零蚊。教書係唔係真係值咁多?又有暑假和好多學生假放喎。所以又唔係一面倒老細錯晒,教改錯晒。只係,個世界唔同晒。又或者,人類既進步本來係為左全人類越來越幸福,但結果好多左都弄巧反拙,好像全球化、可計算的效率、商業化、資訊爆炸……

再諗深一層,我其實真要教書嗎?大學時滿以為自己將會是一個很有個性的感性作家。結果呢?寫過d乜野出黎?晚晚唔係上網上到十二點幾就係洗衫煮飯做運動飲whisky,星期六日就同朋友吃喝玩樂唔知做乜。畢左業五年啦,究竟做左d乜?痴能線的。最近跑步時發覺關節越來越鬆,照鏡時亦發現眼尾已隱約有點歲月的痕跡。Eason首《歲月如歌》原來已經係好多年前既歌…… 我依然唔知響度做乜。

有一日,當在我等巴士時,看到一張乜野教會棟篤笑音樂會的海報,超無聊。但張poster右下角有那麼一句福音的引言,我看罷只想好好的抽一口煙,或者隨便搵條燈柱狠狠咁踢幾腳。

「因 為 我 所 做 的 , 我 自 己 不 明 白 ; 我 所 願 意 的 , 我 並 不 做 ; 我 所 恨 惡 的 , 我 倒 去 做 。」羅馬書7:15

我知道有d野,咁多年黎都係卡住左的,但我又講唔出係乜野……人生有時就係咁,明明係一件好靚既designer T,但只要響心口位唔覺意勾爛左個窿仔,就成件唔要得。即使你勉強咁著住,話穿窿先至係fashion,都只不過係自己呃自己,而且件衫越洗個窿就只會越大,點補都補唔返。

個結尾係要講d積極正面野既話,我想搵出卡住我果樣野,用蒜蓉同大火炒香佢,大啖大啖咁食落肚,然後大篤大篤咁屙出黎,就咁。

醉酒駕駛

四兩菜落錯了半斤。

該在咖哩裡落糖落錯了鹽。

枝竹都炒焦了。

菜有一半都是全生的。

煎蛋落油卻落錯了水。

心神恍惚時煮食,比醉酒駕駛更危險。本人史上煮得最差的一頓飯,地獄級,Damn it! 還煮了三餐的份量。

或許我在想為甚麼我從不拿相機去拍攝形狀和顏色趣怪的大便而深深的煩惱著。

小老味,諗得多,都係得個諗樣,無能夠解決任何野。

Yamaha Majesty 250,我來了,等我呀!

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打擂台

 

果然不失所望,今年看過最有水準的港產片。看畢,我就是覺得這套片的感覺似曾相識。呀,我終於想起來了!

 

《柔道龍虎榜》

內容只有那麼一點點相似,但內裡的男人味和俠骨,同出一徹。兩套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港產片,要支持一下啊。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界女

photo_0007

壞腦袋,總是色。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愛將,如果愛人很臭,何如?

如果臭狐是一隻巨型的章魚在你面前溜過的話,若你的愛人臭得像一隻暴龍背著一隻完全腐朽章魚衝向你面前張牙舞抓呢?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是一個勇敢愛將,不會落荒而逃,將愛進行到底,以下有五個選擇任君選擇:

1. 盡你一生之力改變世人對香和臭的價值觀。例如,為此你成立一個極左/極右/極乜都好的政黨,爭奪國家最高權力,然後侵略各國,讓世界俯首稱臣,為的只是立法訂立一個全新的香味世界觀。在這個世界裡,香味的頂點,以你的愛人體味為唯一的依歸。

2.  盡你畢生之力找出良方替她除臭。例如,為此你立志成為一個醫學、化學、香水博士。

3. 去做手術,廢掉自己的嗅覺。

4. 雙雙殉情/隱居到天涯海角,離開這膚淺庸俗的感官世界。

5. 讓自己變得與愛人一樣臭,完全的對愛人身同感受。例如,為此你立志成為頂級香水師,發明一種臭得讓人死去活來的「香水」,每天以這種「香水」泡浴。讓你們的愛,臭得天昏地暗寸草不生,飄飄乎而遺世獨立。

我最愛選擇五,皆因愛得「無我」。我們都臭味相投,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忒煞情多。

 

那你的選擇和原因是?

何價

那天,去看香港國際藝術展。一出時代廣場,就看到這一幕。

真諷刺,藝術展館的門口大堂,就是放著一個自由女神像。不多說,看相片。

媽的,香港快陸沉了。

 

photo_0001

photo_0008

photo_0009

photo_0010

photo_0011

photo_0007photo_0013

 

photo_0015

photo_0019    

photo_0018   

photo_0016 

photo_0017

 

在藝術展中,大部份的藝術品旁都有一個價,以美元計。我很想知道,民主女神像,在中央心目中,究竟值幾多。以人仔計?

 

photo_0022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減數的生活

五月份,重看日記,其實沒甚麼特別的事情發生。要說的話,承接著去年年尾時訂立的本年目標,我開始了減數的生活。

我想,人生在二十五歲以前,是差不多絕對的加數,不斷增加的人生經驗,每天吸收新的智識和事物,賺越來越多,花費越來越多,朋友不停增多,吃盡各種佳肴,體驗一段又一段感情,去一個又一個地方旅行和公幹……一切都似乎義無反顧的向前進,就像工業革命和現代主義的世紀浪潮。

但二十五歲後,起碼在我而言,有些加數似乎越加越不真實,越多越失卻當初的本質。所以繼減磅項目暫時取得成功後,接下來再減兩個項目:

1. 食物的種類:

這個問題在一直在我腦際徘徊多年:為甚麼我們可以吃其他動物而毫無內疚的感覺?直至近年知道多了人類是如何殘忍地屠殺豬牛等動物,更可怖的是人類如何飼養這些食用生物。更覺得人類道德的矛盾性:一方面可以無比殘酷地對待一些動物(其實食用豬牛的飼養方式和盆景貓差不多的),但另一方面一個同事卻可以花一萬多替家貓做手術(但一隻雞的生命卻可以用數十元買到)。我真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最近無線有個節目叫《美食總司令》,走遍世界各地看各種食物新鮮的材料和煮成的各種美食。主持們那和諧的笑容,介紹生畜時溫和而愉悅的語氣,那些生畜的呆頭呆相,鏡頭一轉生畜變成了雪白餐桌上的煮熟的屍體,主持們興奮超高興的吃著,說著甚麼肉算好吃,有品位。我終於受不了。

與其作出了疑問多年,不如實際行動,把覺得不該吃的東西,從餐單中剔除好了。不過,這完全是我個人的問題。我相信大家覺得沒問題,一定有自己充份的理由。

2. 消費:

這個減數的原因本是很直接的:我現在份工人工比從前少了1/3以上,經過大半年,已經陷入財困的邊緣。所以不得不認真的改變一下自己的消費習慣,限定自己每星期的花費,模擬自己只有$5000月薪的情況下生活。起初真的不易過,一星期中有三四天除了早餐和交通費,沒用過分文。每晚放工累得半死後仍煮兩餐。但現在習慣了,倒覺得每一元每一件物件都變得真實而珍惜起來,從前真不會發覺淋浴露和洗潔精也要省著用的。再說,在現今全球化的社會中,差不多你花的每一元都涉及無數的剝削和罪惡。所以在消費中減數,似乎又是一種消極的行善方法。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你可能認同我的,也可能覺得我錯得很,在做傻事。沒問題,最重要還是你為你的生活方式思考過,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如果你自己在大多數事情上都放棄了思考,那等於你放棄了大半個靈魂吧。所謂的總不只是表面的feel good那麼簡單吧?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不能取替的

不愉快的事情,不能夠以開心的事情淹蓋的,只能以另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去取替。自我選擇也好,不自覺也好,總是以一種壞情緒取替另一種壞情緒。盡量以可以沉溺的憂傷取替羞恥的憤恨。大抵有不少人,這些年來都是這樣活過來的。

 

最近有很多東西想寫,關於書呀、電影呀、九巴呀、一些自己的奇怪想法、一點一滴的日常生活等等,寫在日記上之後,都沒心機寫在這裡了,有點可惜。但總好過有點修飾的寫在這裡而沒有把全然真實的感覺寫在日記裡。公開的東西,無論自不自覺,總有點修飾,對不對?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最近看過的幾本書

《莊子的處世智慧》

挺沒智慧的一本書。莊周夢蝶,那重點那在於「則必有分矣」?「魚之樂」中要說的真的是邏輯辯證?莊子真的是愛他的老婆而如此對待老婆的死?讀著這本書每一篇都覺得很有問題,文筆差內容差斷章取義,感覺就像之前讀于丹的《論語心得》一樣,屬於膠類。

 

《金剛經—認識一部最偉大的佛經》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不才,看不出重重覆覆之間相似的內容裡的重大分別,整部經的重點應是以上兩句,再簡單一點,和《心經》一樣,說的只是一個「空」字。我明,我不明,看到這一點,可以。但做到以這一點實踐於人生,還有很漫長的路。每天臨睡之都看一點點,明不明也好,心境都平伏多了。

 

《副領事》

Marguerite Duras的作品,像首很長歌多於一本小說。那些無視描述觀點的內心描寫讓我印象深刻。個人覺得領事夫人、女乞丐和副領事都是同一個tone,甚至是同一個人。長期的瘋狂、內心的瘋狂、剎那爆發的瘋狂,都是同樣的無聲納喊,窮途末路。Duras的個人風格十分強烈,應會繼續追看她的書。

 

《常識》

梁文道的知識廣而深,有一顆黃金之心。真正的才子莫過於此。

海綿寶寶的情人們

沒看過海綿寶寶?那這篇不要看了,沒共鳴的。

大家覺不覺,其實海綿寶寶中的人物設定,很王家衛?

 

f_3457288_1 1917212687

海綿寶寶:

一塊天真活潑的海綿,對甚麼人甚麼事都極有興趣和熱情。他和誰人的關係都好好,例如Sandy,更有死黨派大星,但是他眼裡最帥最好玩最想黏著不放的,始終是全比堅尼沙灘最討厭他的鄰居和同事章魚哥。他以熱情的方式折磨章魚哥為樂。實際上,以他的樂天天真性格,他其實沒了誰都可以好好過活,他需要的只是歡樂和滿足感。

 

 patrickstar2 patrick-star-c

派大星:

低能兼懶惰的海星。是海綿寶寶的摯友。他的眼裡只有海綿寶寶,其他生物接近海綿寶寶時他總會不自覺流露出點點嫉妒(尤其對著Sandy))。他的愛大得即使海綿寶寶變成水母他也要抓他回來好好的養著。同時間當他誤會海綿寶寶不再愛他時他便暴走得差點毀滅整個比堅尼海灘。他不是基,是比基更單純的愛和佔有。

 octopos2 U2398P28T3D1815181F326DT20071130214604

章魚哥:

愛好音樂、繪畫和各種高品位藝術與娛樂。打份牛工,憤世嫉俗,自我中心得不得了。只想好好的過自己的生活,卻經常遭到海綿寶寶的折磨和痴纏。他想盡辦法逃開海綿寶寶,但每次當他真正逃開時,卻捨不得海綿寶寶的一笑一顰。其實,海綿寶寶是他的bittersweet。是他那座燒滿地獄之火的斷背山,欲罷不能。

 U2398P28T3D1815184F326DT20071130214928

Sandy:

一隻從德州來到海底深處的神秘松鼠女,聰明絕頂,多才多藝,最初海綿寶寶想追求她,後來不了了之。她有很多玩意:空手道、太空船、健身舉重、尋幽探秘。所有這些玩意她都拉海綿寶寶當他的玩伴。同時,海綿寶寶亦替她添上不少麻煩。不過觀乎每集,Sandy狂熱於她的玩意多於非海綿寶寶不可。她要的只是玩伴,任那個有趣的生物都可以,而不需要一個情人。

 

 

單是這四人的性格特徵,就足以拍一套王家衛版的《海綿寶寶》了。梁朝偉演真人版的海綿寶寶,在昏黃的烏絲光下慢鏡 high contrast影著他泛黃背景稀虛的吹起泡泡(代替抽煙)來,然後以沉鬱而磁性的聲調說:「我準備好了。我準備好了。早在蝸牛還未知道自己背著的不是一個殼,而是一個宿命的時候,我就準備好了。」

嘩!真係型到呢!

 

王大導,不要再拍被人拍到爛的《葉問》了,拍《海綿寶寶》吧!

 

3717521632_0b0e7f20d2_o

14a6f5632ba76d

P.S. 原來海綿寶寶還有同人H漫。真是太逗了!有誰有一本?借我看!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你付出了多少?

一連三天的教師發展日結束。臨尾校長說本校有個大夢,大家各自都有個夢,如果你的夢和本校的夢能有所扣連的話,請大家一起努力,做到最好。如果你的夢不是本校的夢,那就請你「劈炮唔撈」(這是校長exactly的wording),校長在這裡祝福你追夢成功。

工作與夢想能夠扣合,當然最好,但不能夠的時候,就劈炮唔撈?校長大人,妳可能由細到大都未窮過。不是所有夢想都能養活自己吧?呀,應該這樣說,理論上所有夢想都可以養妻活兒,如果你很有才能,做到很top的話,但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有天份嘛。你看夏金城,有夢想啦掛?他現在在那裡?

不過,校長問了一個問題,的確很到point。她說:「同事們,你試想一下你為你的夢想付出了多少?一個考到八級鋼琴的人平均要花2500小時去練琴。那你為你的夢想付出了多少?」

一言驚醒夢中人,我經常想著自己的夢想,跟別人說這說那,但是我實際上付出了多少?不多。我應該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勇敢些創作和投稿和閱讀反思吧。

我很想闖一番,我很欣賞夏金城一樣不顧一切去追夢,但不想像他那麼沒自知之名,出來做小丑。既然不想做小丑,那麼該更認真的鍛煉吧。

「你付出了多少?」這問題我會銘記於心的。雖然有很多事情校長的做法我也有所保留,但她的確是我工作生涯中跟過最有理想和最有能力的老細,她的確很值得欣賞的。在這裡做一年,所學的確勝過在Hong Kong U那邊的垃圾post grad dip讀一年多多聲。Sorry,那真是垃圾,找不到別的形容詞。

 

P.S.   http://www.youtube.com/user/willoapass#p/u   今天的城市論壇,比金像獎更有趣,像美國的WWF摔角比賽一樣瘋狂,高潮一浪接一浪。謝志峰,辛苦了。如果《城市論壇》都被摺埋,大抵香港也可以正正式式的摺埋。

我很欣賞劉夢熊,他的嘴臉神情,絕對可以演特攝片中的低能大反派統領,例如最強男爵呀、菲利呀、北斗之拳Z黨的那個癡肥小頭目(被拳四郎以北斗百裂拳打到爆炸的那一個)。劉先生,你去拍戲吧!你肯拍,下年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非你莫屬!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你不知道明不明白

你不知道明不明白,愛與慈悲之間的距離,既是那麼幾毫厘,也是數億萬光年。

未跨過這個距離之前,愛的鄰居註定是怨恨和忌妒。一不小心,就入錯門口。

我知道你不知道你明不明白甚麼是明不明白,也無法得悉這一刻那一刻每一刻你走進了那一間房間,遇到那一個新房客舊房客三點六一四個房客。

流星殞落到小螞蟻旁邊,小螞蟻剎那間就爬上了另一個星球。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那十分鐘

今晚獨個兒回家時,有那麼十分鐘,像標童上身一樣,自有生以來的所有困惑懊惱,頃刻間看得通通透透,所有事情的本質就放在眼前,我只能用心感受,不能言喻。

好想好好的抓住這十分鐘的感覺啊。原來世界只是這樣,啊。的感覺。

不記得了那首古詩,有這麼一句:「偶開天眼覷紅塵。」對就是這樣的十分鐘。下一句是:「可憐身是眼中人。」不過,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可憐,只是可笑罷了。既然知道是那麼好笑,那就該笑著做人。

活得像海綿寶寶和矢吹丈一樣,像彈彈球一樣,像人民幣一樣,像沙塵暴一樣,像流水一樣。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完了假期

十天假放完了。

看了三套電影,寫了二千幾字的故事,做了四千字assignment,拜山,約了幾個朋友吃飯,看了幾集海綿寶寶,一本書。假期就完了。

過得很快,好吧,又上班嚕。有班可上,還是幸福的。

不知學校那邊會否續約,接下來的主要戰鬥就是找工作~

年頭定下來的全年目標,除了減肥成功之外,其他目標均因為環境轉變及個人的毅力問題而終告失敗或未見任何起色。為了重振士氣,搞清方向,本年目標,需要從新定位。而且,定得越具操作性,越簡單越好:

1. 新工作獲得(比現在高薪)

2. 基準試準備

3. 身型保持

4. 寫作堅持

 

其他的,先別想太多吧。

水草

今天坐巴士時,發現當人坐在司機座兩旁的側座,而巴士又在高速公路或隧道平穩前進時,人就會不自覺的左搖搖右擺擺,像水草一樣,很可愛。可能最近看得太多海綿寶寶了。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新歡

f_3457288_1

SpongeBob

真的很無厘頭,入面的角色勁樣衰。SpongeBob確是天線得得B和稻中的混合版。

無辦法,我對於無聊的事物,實在有所執迷。看來我不看完整套卡通不會罷休的。

 

P.S. 看完一本有關莊子內篇的書,想寫些甚麼,先沉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