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臉紅城

假的假東西,就是真的。

在很久不久以前,在不久很久的以後,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文明國家。該國的人民,不愛說謊,卻經常說謊,跟你,跟我一樣。他們覺得謊話是基本的求生技能,跟懂得去愛同樣重要。全體國民每天說起來的謊話如果都成真的話,足以毀滅3個星球、成就2.6億對情侶、讓該國總理的民望突破千年新高。

終於,謊話說過頭了,由大總統一直沒有交稅及做過多次整容手術被揭發後,全國的傳媒充斥一股「踢爆」熱潮。明星的貞操、高官的名牌「老翻」手袋、股票市場的私吞和舞弊、日常父母的婚外情比率公佈、假護照、假粟米、假的火車車輪、5歲小孩懂得騙過警察叔叔、9成公開試當中有作弊情況、傳媒亦互相揭發對方的報導是謊話……整個國家人心煌煌,誰都生怕自己的謊話被揭穿,誰也怕所有身邊所有的人都在對著自己說謊話。而整個社會的經濟和人際關係都在崖邊,再不拖以援手,這個文明國家便毀了。

就在這個國家存亡之際,正如其他所有國家的存亡之際,一個政壇英雄誕生了。他原是一位國家議會中的議員,在這波濤凶湧的拆謊時代裡,他只是被踢爆騙過對神父說沒時間去望彌撒,而成為最正直的政治新人。他花了兩年時間,組織自己的政治班底,最終成為了大總統,就職後,他和他的班底,繼續勾結傳媒抄作拆謊的浪潮。最終,好讓英雄搖身一變成為救世主。經過國會的激烈辯論及全民公投,國家最終推行徹底性毀滅謊言的「全民根治謊言特別法」(俗稱臉紅法)。根據此法,所有國民,包括初生嬰兒及古稀老人,均需注射一支「誠實疫苖」。第一個注射的人是大總統先生,由他的搭檔原是精神科醫生的副總統幫他把「誠實」注入體內。這支疫苗,讓說謊的人可以繼續說謊,可是謊話說得越多,臉就會越來越紅,而且就像皮膚被曬黑一樣,要經歷一兩個季節,才會漸漸退色。國民於電視中看到總統如斯身先士卒打疫苖,即使是先前反對疫苖注射的,也不禁讚歎大總統的決心和膽識。畢竟,政治和謊話就是兩兄弟。

時間過去,二個春秋,只發生了兩件事情:市面上的漂白化妝品銷量激增,大總統的臉越來越紅,即使他的臉已塗得像藝妓那麼蒼白。

大總統的臉紅得像夏日裡公園裡玩耍的小男孩,被國民戲謔為「蘋果人」,鮮紅的禁果啊。結果,種種弊案被揭發,蘋果大總統被捕了。直至在囚車內,他仍無法明白為何他會臉紅。他注射那支疫苖,明明是假的!怎會臉紅呢?

而總統最大的罪狀,則由副總統宣布:「大總統當年注射那支疫苖原本是假的!是總統吩咐我用假的。可是,我深信誠實的重要性,更深信總統是一個誠實的人,於是,我了用真的,即是當年大家在記者會上看見的那一支。可是,大總統先生這兩年不停在說謊,讓我和整個社會感到非常失望,而他也自食其果,變成全國最紅的蘋果人。」

於是乎,這個用了一支假的假疫苖的副總統,成為了全城最紅的人,成為了大總統。他又再扮演一次救世主的角色:向全國公民注射了誠實疫苖的解藥。一切都回復原狀。甚麼都沒有改變,大家再次活於謊話之中,感覺比每個人都誠實不諱更安全。然後,為了讓國民忘掉這場紅色誠實大革命,並強調新政府即使不用疫苖也是誠實而透明的,新大總統下令把國旗改了:把國旗的一抹鮮紅去掉,成了一面透明國旗,而那些代表國民的七彩星星,依然點綴著透明的國土。

然後,他們的新大總統開始盤算:「要國民誠實說話,倒不如要國民老實地不說話。」

 

 

在blog來說,的確是太長,謝謝看完的你們。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無題

天氣很熱,世界很亂,頭也很亂,心裡好倦。

 

也可以說是

 

心裡好熱,頭也很亂,天氣好亂,世界很倦。

 

很想寫一些有真正Happy Ending的故事。無奈就像《The Fall》的主角那樣,無論怎麼掙紮思量,都寫不出純真的笑容,角色一個個慘淡赴死。而我的只有荒謬和無奈。

如果因果邏輯和社會心理學的理論都正確無誤的話,我該是一個樂天愉快的小寶寶,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中產的生活是寫意而無害的、我們的黨也是功蓋於過的,世界更是可以改變的。何以我就是那麼悲觀底、被動底?無論事無大小,總是繞到悲慘虛假的那一面去思量。非得想到人性和社會都是自私與恐懼不可。

 

人生總不會偏向那一面的。看著糖水店裡的雜果涼粉,滿碗鮮果,有時候會想起佛陀說,專注於細味每片橘子總會體悟每刻每口的芳香美味。有時候又難免會想起每片鮮果的種植和貿易過程總充滿了剝削和欺乍。連吃碗糖水,有時也會想得太多。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微妙的幽默

photo_0007

坪州的單車響鞍。

 photo_0027

所有人的表情都很微妙……尤其中間那女孩……

photo_0032

近期最受不了的平面廣告,斜戴綠帽,一臉欠揪的章魚城似的嘴臉。更讓我見到維他檸茶便倒胃口(反正已數月沒喝過了)

photo_0033

榮恩:做乜阻住我地塊板?我地都仲未落畫???!

俊男:啤乜野呀啤?我地係樓盤廣告,係勁D架啦!你地最多收千零萬,我地閒閒地收十幾廿億!遮剩你一個算你執到啦,仲咁多嗲?Connard!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迷人的老頭

是日 BC Sunday 12:15 場《Gran Torino》,之前上正場時miss了,今次終於有機會補飛。

gran-torino-poster

啊~真是迷人的迷頭。

結局時,很多觀眾感動得偷偷抹眼淚。

 

A story of life and death. A story of living your life in your own way, own choices.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誰說港漫沒創意

這是傳說中九流中的九流港漫《絕代英雄》

15  

好一個「我佛你!」!它語帶相關的幽默感,竟有三個層次:

1. 把「佛」字強硬地轉化為動詞。(這個方法雖然在商業廣告文案中已經常使用,例如「Sony Eriesson」)

2. 用廣東音把「佛」字相關到「罰」字。

3. 最厲害的一個層次,你試只把「我佛你」中間的「佛」字硬讀成是英文……

「我佛你」,大有成為潮語的潛質!

 

04

08

09

12 (1)

中國歷史科資料題(DBQ):

1. 以上漫畫,諷刺那一個亞洲政權及政治人物?請指出線索及估計該書發行的城市。 (4分)

2. 該漫畫諷刺該政權那三個歷史事件,請指出並說明其年代? (6分)  (如果你夠細心的話,會看到八十年代尾的那件事件)

3. 該漫畫只能夠於該國家的兩個城市發行,試分析其原因。 (10分)

 

 

如果我們的中學生覺得這篇漫畫好笑的話,是歷史的悲哀。如果我們的中學生連笑也不懂笑的話,我們的未來更悲哀。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誰是佈板誰是客

「誰是佈板誰是客」

photo_0004

 photo_0005

 photo_0011

 

「陽光燦爛的影子」

photo_0007

photo_0010 

photo_0009

最後這張為「陽光燦爛執……」

 

同場加映:

photo_0008

願意上鏡的仙人頭。

photo_0012

不願上鏡的貓。

Camera: 雪影III(海鷗4B-1)

 

久久沒用雪影III(海鷗4B-1)了,前幾天帶它出來曬曬太陽,好讓自己重拾用雙反的感覺。現在再用,真的發覺海鷗4系列在F8以上的光圈表現真的強人差意,但於F8以下就有頗佳的層次和detail。無論怎樣,我還是超喜歡這部雪影III,真是一部很酷的笨重相機。

書城與書展

是日與美婷到深圳飲飲食食和逛書城。原本想買的那本書完全看不明白,放棄了,卻另買了5本。而書城原來也像香港一樣沒提供膠袋,唯有手拿著懶是文藝青年的過關回港,趕去上環上課。

同學見我手上拿著幾本,便問道:「剛去了書展?」我條件反射地立刻回答:「啊?甚麼書展?」原本我早已忘了書展是賣書的。我要買書,一本T.S. Eliot的《The Waste Land》(雖然最後因看不明白沒買),我完全沒有想過會去書展買。書展,原來在我的潛意識中和書脫勾了,並緊緊的連上周秀娜、Angelababy和比堅尼(雖然好像沒人在書展內著比堅尼)……

其實為甚麼香港需要一個書展呢?書展相對於平時賣書的地方,我看到的分別只在於:有平貨、有些作者的講座或簽名書、有些流行新書初賣、有些娛樂圈的名星名人、有很多人……今年還有龍友和眼睛冰淇淋。可是這樣用「書」和「展」兩個字又著實有點不切題。讓很多文藝青年的期望落差吧。改過一個貼切些的名字,例如「文化促銷會」,甚麼都可算是文化,背後的目的總是促銷賺錢。這樣,大家對於「書展」該不會那麼嘆惜吧?

至於我對於書展的回憶,想來想去,只有兩段:

1. 去年朱天文來港,於書展期間開分享會,講《巫言》。雖然很大部份忘記/不知她說甚麼。但能夠和她握手和獲得簽名,超開心!

2. 有一年書展,時報出版社的書特價,我買了本村上春樹的蒙古旅遊寫真集(封面有封上很酷的照片)。那些年我真的很迷村上呢!所以,書展賣寫真,有甚麼不對耶?

 

說回深圳書城,前幾年,大學時代到大陸買書,貪便宜。現在到深圳的書城,因為書博。試問香港那一間書店有整欄的外國詩集?中國哲學呢?香港書店中又有幾多本?不說那麼「懶文藝」的東西,即使是財經系書籍,內地書城的量(質我未知道)也遠勝香港。雖然他們會蹲在地上、欄坐在路口看書、小孩甚至會在書城內亂跑亂吐口水,但我看到的是內地人真的很喜歡看書。雖然深圳人口一千二百多萬,比香港多出近一倍。但深圳書店書城的數目,則比香港多數倍。一個不愛看書、不愛思考卻有極多垃圾資訊的反智城市,在廿一世紀淡出世界舞台,似乎早已寫在一部未寫的歷史書裡。

2009年7月23日 星期四

在小餐廳裡吃甚麼

近來很多時候都光顧小餐廳,在樓下的美而廉快餐吃早餐及大圍道的美源茶餐廳吃下午茶,底子裡,吃的其實是那份悠閑和社區感。

吃的東西還是沒特別的,火腿通粉煎蛋、豬扒飯呀。但最好吃的畢竟是那份悠閑街坊的氣氛。

在領匯的領導下,樓下的屋村商場是開了一家大家樂。大家樂的食物質量和選擇也不比茶餐廳少。但是大家樂整個叫餐的過程很冷感,員工們也經常處於緊張著有沒有放錯餐、IC在旁監督著的情況。IC當著顧客面前指責甚至痛罵員工時有發生。看在顧客的眼裡,顧客的心情自然打了折扣。吃完後執枱阿嬤那句員工流程指定要說的「多謝晒,歡迎下次光臨」,那些阿嬤的木納表情,更讓我不斷沉思世界難撈,執枱的也要被逼多說幾句話,吃完心情沉重的離開。

而我喜歡這兩間餐廳呢,他們的員工完全沒有指定流程要說甚麼話,要擺出甚麼樣的表情。可能這些餐廳的員工相互之間認識多年,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工作時神情輕鬆,經常左拉右扯的說著笑閒著談。而這類餐廳更有不少固定顧客,每天那時間都必然在餐廳出現,必然的吃著那幾款餐。「欣姐,乜今日set得個頭咁靚呀?」、「E?今日唔見阿美姐返工既?」顧客和員工之間,叫得出名字。就算我從不說我的名字,他們偶爾也要跟我這位「阿弟」閒談幾句,「你部相機好靚喎,依D相機先影到靚相」(雖然我心想「妳又知?」)、「一陣去邊度玩呀?」(佢地應該以為我是放暑假的高考生或百無聊賴的大學生)。在這種茶餐廳,我會吃得特別慢,好聽聽眾人萍水相逢的對話,有趣的,我俏俏的拿本薄仔出來抄下,又細看每人的小動作和人物性格,自得其樂。

祝福這兩間小餐廳永不倒閉,直到世界末日。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Um啤拿

坐小巴時,旁邊坐著一家三口,年輕中產feel的爸媽和約2歲半的兒子。兒子在把弄著一把雨傘,不小心跌在地上。爸爸拾起,兒子想拿回,爸不給,母在親切微笑。兒子再度嘗試,爸立刻襯著這時問孩子:
「What is it?」

兒子想了一會答:「um.....um啤拿」


爸再問:「Big or small?」(我都唔知果把傘算是big or small......)


兒子:「Small!」


媽媽再次溫柔地笑了。爸爸也笑了,兒子也笑了。好溫馨啊!然後媽媽又繼續說親戚們的東家長西家短……窗外夕陽西照,讓我想起達明一派的《甜美生活》。
這個社會,真的去到好盡。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停頓中

我的寫作停頓了。因為沒有信心寫出滿意的東西。可是另一方面我沒有停頓,正在努力的觀察身邊的一事一物和每一個人,看他人的作品作參考,看有關小說和故事的論述作學習(但其實越看才知道技巧有多微妙,更覺得自己的膚淺)。現在重新打量,才發現距離稱心的作品,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我知道,這時候我又想逃到另一些興趣好躲開寫作所帶來的困擾和煩惱。太明白自身這種缺點了,現在只管要記著一件事:「不要放棄。」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photo_0001 

 photo_0009

photo_0025

 photo_0013

Camera: Jack and Ordry (Ricoh GR1s and Nikon FE2)

Film: Kodak Ultra Max 400

 

電腦的網絡修好了,終於可以再次upload相片~~(原來是天氣熱得modem也燒了)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完成~

啊~終於連續打完了11篇blog了。是不是沒心機看呢?不打緊,這10篇blog不是打給朋友看的,但你看了也沒所謂。這十篇blog(其中一篇在xanga),是儲印花的專用blog。甚麼印花?不要問了。總之是開心的印花。任務順利完成~呵呵呵~~

求婚的樂器

如果有一個男生向你表白,或者向你求婚,並用樂器自彈自唱一首愛的歌的話,妳會最喜歡那種樂器呢?我問過幾個女生,她們的答案都是鋼琴。結他給人的感覺,原來有點輕挑。但鋼琴倒不是有點沉重嗎?我真希望求婚時能夠彈一首自己作的詞。

進修

為了工作而進修,但那份工作你又不是很投入的話,其實是很辛苦的。現在逢星期五都要去上課三小時,有時候實在很鬱悶。星期五的晚上,明明可以和朋友去歡樂一番啊……但為了四十五歲賺夠錢退休的宏願,鬼叫你窮呀,頂硬上~~

退休四十五

最近開始留意理財之道,發現原來平時我十分大洗,有很多無謂的消費,例如無謂地外出吃飯、又無謂地買很多不等洗的東西。如果我能「慳D洗」,把每月的日常支出控制在五千元以內的話,我想我四十五歲應該可以正式退休或處於半退休,那時我便可轉職,成為一位全職作家了,呵呵呵~~

旋律

雖然結他的技術還是超爛,但能夠沉醉於旋律之中,原來是一件賞心樂事。最近正在練習《新不了情》和《溫暖的詩句》,希望《溫暖的詩句》我能改編成一首有趣的詞,跟Summy夾個Band~

強大的離婚團隊

某天乘火車時,看到一個葉謝鄧律師行的廣告,當中有幾個疑似律師的人說他們是強大的離婚團隊。那荒誕的感覺,看得我有點目眩,突然間,不知人世何世,自己是否活在諷刺寓言小說的世界之中。

游池

近日在泳池游水,人多得像在旺角逛行人專用區一樣。池水都被汗水浸得有點咸味。回家後臉上更長了久違多年的暗瘡。但無論如何炎夏中浸在水中,還是一件賞心樂事。而我在水中,終於練到可以放膽的打開雙眼。水中開眼,原來會變成大近視,而且所有水中的東西都變得像印象派的畫作般,十分奇妙,可是,眼鼻喉是相通的。在水中開眼,池水很快便由你的眼流入你的喉中……

高歌

有一天,在荔景村的一個斜坡密林,依稀聽到歌聲,原來林中有一個中年男人赤著上身頂著大肚腩在放聲高唱,由於前面是一條高速公路,車來車往的噪音極大,讓他能放心盡情表現,他的歌喉,他在唱甚麼我真的聽不懂,但那一刻我肯定他很恰意,我也是。

高唱

有一天,在荔景村的一個斜坡密林,依稀聽到歌聲,原來林中有一個中年男人赤著上身頂著大肚腩在放聲高唱,由於前面是一條高速公路,車來車往的噪音極大,讓他能放心盡情表現,他的歌喉,他在唱甚麼我真的聽不懂,但那一刻我肯定他很恰意,我也是。

年假中

放了一星期的年假,整個人都心情大好,可是每一天都很多事情要做,每一天都想爭取所有機會去多見朋友,弄得自己無暇靜思閒hea。

黑心結他

最近開始重玩結他,練了一排後才發現原來這個朋友棄置在我家的結他很難按弦,原來,那結他原是一支Classic Guitar,卻裝上了Folk Guitar的鋼絲,成為了一支弦線緊得可以損指頭的「黑心結他」。說它是「黑心」,當然它是祖國制作,朋友在祖國的樂器店買的。祖國的黑心貨品,真是滲入了生活每一個層面,勁。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教壞細路

 

家長投訴課文意識不良 作家斥無知

(明報)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教科書內容惹起爭議,多名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紛紛「中招」,遭人向教育局投訴,兒童文學大師阿濃的得獎作品〈雲也吵架〉被投訴意識不良,詩人胡燕青在作品中提及「放屁」也被指粗俗。阿濃直斥,所謂的家長投訴不是出於無知,就是骯髒的商業抹黑伎倆。

阿濃的作品《阿濃說故事100》獲第3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兒童文學獎,當中收錄的文章〈雲也吵架〉被選作「啟思語文新天地」小四教科書課文,文章卻遭投訴是教唆學生離家出走。故事講述主角敏兒見到父母吵架,「他們吵得正厲害的時候,敏兒傷心地從家裏逃了出來,伏在公園的草地放聲大哭」。敏兒在公園與白雲聊天,得知夫妻吵架乃平常事,最後「抹乾眼角的淚,回家去了」。

教局回應曖昧 阿濃斥卸責

對於文章被質疑教人離家出走,阿濃不屑與投訴人辯論,他說:「相信只要讀者閱讀全篇文章,便會有公允的結論。」他指故事主角最後抹乾眼淚回家,甚有教育意義,絕非教導孩子離家出走。

他認為教育局回應課本遭投訴時不置可否的態度,是不分青紅皂白、推卸責任,教育局收到投訴後,研究全篇文章已可回應內容是否有問題。

胡燕青創作的寓言〈討厭的大白鵝〉同樣收錄在小四教科書,故事講述歹角大白鵝屢爆農莊主人及各動物的私隱,當中提及大白鵝在各動物面前嘲笑鴨子在河中放屁︰「你的屁呀,在水裏變成泡泡。我一時好奇用嘴巴一戳,嘩,臭死了!」大白鵝因揭隱私而被各動物責罵,最後更被主人宰掉。

胡燕青:投訴家長斷章取義

文章遭家長投訴用字粗鄙,擔心教壞學生。作為詩人的胡燕青對於被投訴粗鄙相當無奈,更否認用字有問題,「放屁是生理現象,講生理現象又怎算粗鄙呢?而且文章並非教學生用放屁來罵人,而是教導學生要尊重別人私隱」。

胡燕青續稱,從文學創作角度,大白鵝是奸角,說話用語不會斯文,描述放屁的用字在藝術上有其真實性。她認為投訴的家長沒有細緻看畢全篇文章,斷章取義。

明報記者 羅素貞

 

 

其實,我覺得投訴者才教壞細路。連阿濃都可以投訴的話,不如去投訴聖經暴力,佛經消極。痴線的。這社會果然夠反智。不如把《雲也吵架》改為那小孩子很冷靜地報警求助,然後英俊的警察叔叔把case轉介給社署,社署社工來跟進開了3次case interview之後解決了所有問題。然後這家從此happy ever after。小孩子長大後大學畢業,毋忘那警察叔叔的威風和正義,最後他考了督察,成為了一個模範警察。這樣,會否政治正確一點?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再生號

是日暑假,和朋友去旺角百老匯看2:05pm 3號院的《再生號》,觀眾不足10人,挺替韋家輝可惜的。

片名原本是《思念》,後來變成了《再生號》。不過,其實整套片也只是在講兩個字:思念。或許可加上《牡丹亭》的「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 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為註腳。除了這二字,整套片跟本沒有角色存在,所有的所謂角色,只是配合劇情和慨念的佈景板。

而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從《大隻佬》開始,總覺得韋的電影總是和一些外國作品有些相似,說不上是抄,但慨念很相像,當中更有著韋Sir獨家的虛實錯亂。例如《大隻佬》X《Fight Club》、《神探》X《異能者》(一本日本漫畫),而是次,《再生號》則有著《Stranger than fiction》、《What dream may comes》、《牧丹亭》和《莊周夢蝶》的影子。

很多人都說劇本太亂。那真的太亂,可是不要緊的。我一向都不看重劇本的理性邏輯。只要把情感演譯得出色,還是夠扣人心弦的。可是偏偏這套電影太強調多重空間的轉換而完全放棄了角色的營造,這才是劇本的最致命問題。

不過,總的來說,以題材和劇本而言,本片都是近年來港產片所少見的,不得不佩服韋Sir的魄力與膽量。雖然整套片充滿著缺點,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進場支持一下港產片的創意~

P.S. 千萬不要信yahoo電影的評分,這套電影絕對不是1粒星的爛片,我保證!

 

0906091629148090 

簡介:

人死後會往哪裡?…鬼是什麼?…世界有鬼嗎?人類對死後的世界全然陌生,卻充滿想像...

十年前的一次車禍,讓12歲的湯樂兒(Melody),失去爸爸湯有亮(Tony)(劉青雲飾),自此跟媽媽程希文(Mandy)(林熙蕾飾)、5歲弟弟湯樂童(Oscar)相依過活,十年過去,長大了的湯樂兒(Melody)(閻青飾),發覺媽媽依然非常掛念爸爸,一直活在傷痛中,決定跟媽媽和弟弟一起創作小說,讓媽媽寄情小說,借小說療傷,讓爸爸在小說中的世界「再生」,跟爸爸再一次「團聚」……


小說跟現實是一個相反的世界,相同的車禍,結果是爸爸活下來,湯樂兒跟媽媽和弟弟卻在意外中死去,爸爸同樣非常掛念妻兒,也想到寄情寫小說,創作出一個有鬼的小說世界,讓妻兒回來,跟自己「團聚」…


寫書,可以滿足看書人的夢,也同時可以讓寫書人面對夢魘,媽媽和爸爸在不同的世界,逐漸從喪親的傷痛中康復,走出暗霾…


創作的世界可以隨心所欲,現實卻是變幻無常,媽媽和弟弟在突如其來的意外中死去,獨留湯樂兒一個活在世上,憤怒、無助的湯樂兒,執著要媽媽和弟弟「再生」,再一次借小說,讓媽媽和弟弟「再生」…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咖啡店

整晚呆在咖啡店中,人浪聲大於店裡的BGM,果然很港式;經紀和客戶在傾保險、少年們在NDS對戰、中學生在忙著做功課溫notes和看八卦誌及高談闊笑、友人們亦聊得五尺以外的陌生人能聽清大部份內容、電腦族塞起雙耳對著螢幕建立他們在公眾間的私人工作間/娛樂場、偶爾也有人在看看書、看報紙。總之,咖啡店就等於一個有桌有椅子有空調不會被人趕走和一套與酒樓及茶餐廳相約的行為模式。說到底,很香港。至於喝著的是甚麼、背景音樂是甚麼,對於大部份人來說,it doesn’t really matter at all。

 

記得在澳洲待的一段日子裡,我對於咖啡店的感覺都是幽靜的,報紙、雜誌和友人間的心事與閒事。台灣的,記憶中和香港差不多,但總沒有那麼吵雜,可能那是高雄的大學區吧?(但港大的咖啡店也……)下一次到別國,定要到他們的咖啡店裡,看看民族間的差異。

 

不過,想深一層,為甚麼一個有桌有椅子有空調有悠閑BGM有飲料不會被人趕走的地方(最好還是幽靜)就是咖啡店?我很喜歡陳慧嫻那首《紅茶館》。可是,我從沒在香港見過任何一間真正的紅茶館,為甚麼呢?香港又有沒有《非誠勿擾》內的那些喝中國茶(侍應更是穿著旗袍,氣態儒雅)的茶館呢?多一些選擇,希望可多分劃出不同的顧客層,讓大家各得其所……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跟本不好看

最近看了一套港產獨立電影《明媚時光》。當主多個鏡頭注視於男主角及各個角色凝視看書的樣子,更大刺刺的影著書名和書架上的書本。書的名字也很詳細的出現於畫面中。

我很想跟導演和編劇說:其實不用這樣刻意的拋書包的,而且角色們的文質也無需這樣強硬地不停以書本訴說之。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看書的樣子,跟本不甚好看。正如女人化妝時,男人拿著相機拍照時的狀態一樣,矇著眼腰弓著腰,就是不好看。

除非,你跟本就是一個很好看的生命體。例如瑪莉蓮夢露,例如金城武。

 

article-0-0292D1490000044D-725_468x770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渴望的童年回憶

photo_0025

photo_0024

photo_0019 

Camera: Ordry(Nikon FE2)

Len: Nikon Series E 50mm F1.8

Film: ILFord Delta 400

有人(病中記)

 

可能是與朋友的gathering所吃的越南粉或冰箱中一個放得太久的蘋果,甚麼也好,星期四晚開始腸胃便扭曲起來,接下來的兩天,情況時而以為病情好轉,時而痛得眼角濕糊糊。總的來說是不斷的瀉,瀉到後來也沒有甚麼可以從身體裡拉出來了,就只有屙水……結果前晚看完一次醫生($270啊!)無效,第二天反而更痛,第二晚就自己滾到急症室求醫。

 

第一天看醫生的經驗是,診所逼得很多人,位子都不夠坐,半夜到診所求診的人全都是一雙一對的香港地情人們,由年輕的玩樂情侶、Les到中年夫妻,只有我和另一個大叔單隻影的時間過得很慢,不特別感到孤獨,只是在獨立地觀察著,好像站在懸崖上觀看蜉蝣眾生對伴侶的依靠和牽絆。我自己,在這種病狀的時候,還是寧願自己一個人去看病好。我不太懂得如何在另一半面前以各種形式表達我的生體狀態。表現得若無其事很堅強嗎?其實又很痛很辛苦。要表現得四肢無力軟弱像小孩依偎著母親嗎?我又做不出來。所以,我還是獨個兒蜷曲著腰,死忍著等見醫生好了。而診所內所有人都凝神的抬頭,看著重播的《陀鎗師姐IV》。

 

第二天,見自己開始行得走得,又開始無視自己的狀況亂吃東西和與朋友去街。結果還是落得肚子比昨天更劇痛的下場,更要自己走到急症室求診。一到登記處,便看到大大隻字寫著如非最緊急的情況,要等四小時或以上。我看到後一臉囧,肚子也立刻強烈絞痛,那不是我起碼淩晨四時才能夠走?這句statement背後的意思明顯是「你唔係就黎死都唔好黎!我地唔X歡迎你!我地好X忙,」結果,全程的看病時間還只是個半小時。這個「四小時」唬嚇,讓來求診的市民非常不安。我知道有時候急症室的服務情況是非常緊張。可是這樣子威嚇病人,對病人來一個心理打擊,讓半夜求診人仕及其家屬在病痛之餘更忐忑著「啊!天啊!真係要等四粒鐘?」這樣難道病人又會立刻到別處求醫?我超討厭這種服務的attitude,以為病人提供資訊為名,實質提供假資訊企圖趕客。

 

而等候間中和第一天的診所同樣,沒有人是自己來的,除了我。可是我覺得有人陪來是必須的。我那晚真的痛得整個人神智有點不清,去錯了分流站,拿病假時也草率的說只要一天假(其實我真該起碼休息兩天),想睡著等叫名也不行。去完急症室一趟,淩晨一點半完成。感覺十分折騰。

 

在藥房部等拿藥時,整個等候間和走廊在剛才的一對父女離去後就一直空無一人,望進配藥房看不見人影,只聽到有人工作的細碎聲音,另一條走廊通道裡有醫院電視推廣的聲音傳出,好遠。左顧右盼,只有光猛而黯淡的醫院標準燈光,肚子內翻騰的咕嚕咕嚕。甚麼,都沒有,都沒有。我開始在想,人死了,在等候分流上天堂、地獄還是輪迴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子?這樣的分流要等多久?直至電腦叫出我手上的號碼,有一對情侶又在到了藥房部,我又彷佛回到人間,可是不是完全的回到了。

 

可能是身體狀況的問題,回到家睡覺時,我發了一個很辛苦的夢:我和好友Simon不知為甚麼被逼參加了馬拉松。我們跑呀跑,跑了很久很久,呼吸很困難,Simon終於頂不順倒下去了,我在一條隧道裡不斷地跑,快窒息,漸昏倒。猛然醒來,頭很沉痛。

 

私家和急症室醫生都不肯開任何殺菌的藥,我起初以為那位私家醫生開給我的沖劑是殺菌粉,我喝下去愉快地幻想著那些細菌在尖叫、求繞及竄逃。經急症室的醫生解釋後,原來那一包只是防脫水的營養粉。要幹掉細菌,還得靠自己。

 

終於今天要完全的戒口,除了粥以外甚麼也不能吃。果然,我試吃一粒糖及幾粒花生肚子立即給與惡劣的評價。吃粥我是不行的。絕對地缺乏energy。當我走到只能吃粥的這一步。我知道肯定是真病倒了。炒麵、焗飯、辛辣麵、壽司、魚生、薯條。噢,別了更覺得你們美好得不得了,比如來佛祖還要好。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讓自己靜下來的歌

現在的那部60GBMP3機已用了兩年多,偶爾檢查一下各歌曲的點擊率,原來我一直以來聽得最多遍的,就是Slipknot的。

其實Slipknot他們在唱甚麼,我是‧完‧全‧聽‧不‧懂‧的。可是,就是他們夠吵耳。勉強吵得過城市中讓人窒息的嘲哳。也蓋過了自己的胡思亂想。只有Slipknot的bass、drum和吼叫,聾了,坐在車廂裡看風景,甚麼都不用再想,放空的狀態。

 

Slipknot的另一個常聽的原因是他們的功能性。他們的強烈憤恨和霸道的搖滾,正如他們的MV經常戴著嗔獰的面具去放火、砸東西。用心聽的話總會讓我精神為之一振。在清早上班時,一支葡萄適EXTRA和幾Slipknot,讓咖啡因迅速注滿全身每個細胞,足以讓自己沒那麼抑鬱,起碼有足夠的能量上班去。

 

不過,在家中我極少聽他們。一聽就很不耐煩。音樂,有時候也不是全天候的。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回去月球吧

 

終究還是想寫一點關於MJ的。

 

單是聽歌的話,MJ的歌對我來說沒有太深印象。他真正的魅力,只能活現於MV和舞台上。

 

其實MJ不只是MJ,並代表著於冷戰中漸漸取得壓倒性優勢、經濟增長讓人人都紫醉金迷,終成一極的80s美國,還有以這國力培育出來的最強製作班底,打造出來的,就是MJ,他本人就是這文明金字塔頂端最閃耀的一塊玫寶。其實MJ也代表了八十年代黃金期的美國人:奢華舖張、活力、妖異、欠缺深刻……而MJ與他的年代,早已在Nirvana曇花一現地火速竄紅開始,悄悄逝去,一去不復返……後來,這世界由Youtube取代了MV和舞台……

 

MJ是那種具有神級的天份,卻只有人類卑微脆弱的靈魂的可憐人物。這種落差自然讓他痛苦不堪。可惜他是真實人(homo sapiens)而不是虛構人(homo fictus)讓作家躲開他不想表達的面向,不能有一支神仙棒”叮”一聲就能得到上帝的許諾把他變得像棉花糖般雪白而鼻子亦不會崩塌下來,不會有舞空術讓他像Peter Pan般飛翔,更不能強硬地把世界觀變成戀童是純真而浪漫的。更不能躲開他承受不了的傳媒、痛苦童年、欠債……他真的有點誤墮紅塵的悲壯。正如陳寧的一篇blog所寫,MJ還是回去月球吧。對,地球真是太危險了,MJ,你還是回去你的月球Moonwalk吧。回去你的MV世界按著Repeat All的按鈕唱吧跳吧到永遠吧。回去你的阿波羅劇院,化作一隻能夠自由飛翔的魅影,為地獄和天堂之靈每朝每晚不停地怪吼和舞動吧。

 

如果他看過《魂斷威尼斯》(Morte a Venezia)的話,也許他會勇敢而無顧忌的站出來說我是喜歡孩童,喜歡美。然後,我會更欣賞他。只要,那些孩童也是真心的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