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發到柬埔寨之前,我已一直嚷著要看柬埔寨的泰拳比賽。只是一直擔心在言語不太相通的環境裡能不能找到門路去看真正的泰拳比賽。怎料,在旅館與負責人說:「Boxing, boxing!」之後,他完全明白我們想看甚麼,更說他自己及很多柬埔寨人都有鍛煉泰拳的,然後,直截了當地叫司機把我們載到電視台的門口。到了,我再問司機:「Boxing?Boxing?」,司機便直指電視台入面的攝影棚。我再問:「ticket?」他只是直指攝影棚裡去。原來根本票也不用買。直接走進去就可以。這國家雖然是「新」,雖然是「等錢洗」,但原來也有這種地方為大眾市民和遊客提供免費的娛樂。雖然懂得門路來的遊客,實在少之又少。而且整個攝影棚都是半露天的,在正中間搭一個擂台,一旁是一個觀聚席,然後台下就圍滿站著賞拳的群眾。吃煙、叫嚷、喝啤酒隨便。感覺非常raw。
你看過擂台上的格鬥嗎?我之前曾在現場看過中國的散打、跆拳比賽和曼谷酒吧裡表演式的泰拳比賽。當然也有在電視裡看過國際的拳擊賽、美國的WWF(WWF的比賽當然是假的!)但這些全都比不上柬埔寨電視直播的這些職業泰拳來得激烈:幾乎每一場的選手都被打至頭破血流的。
在擂台邊,有一隊柬國傳統音樂的live band,隨著比賽的節奏哄奏出戰鬥音樂。通常第一回合,那音樂總有點山雨欲來的感覺,那就是說,第一回合通常是雙方「探路」的回合。拳拳腳腳都是虛的。互相比劃一下,好讓自己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幾個回合怎麼制敵。接下來的第二回合,雙方就比較扎實起來。開始有對手被擊落地上,但都只是倒下來便能立刻再戰的程度。偶爾也會看到一兩拳比較狠的。
如果你只看了兩回合便離開的話,你很可能會覺得柬埔寨的職業拳手還是不怎麼樣。因為所有的精華,都在第三至五回合。就像拳擊漫畫的情節一樣,選手們都把他們的力氣和絕招都留在第三回合。音樂不同了,打擊的力度也驟然暴烈起來,勾拳、側踢、飛膝、摔纏,在這回合開始都打得汗水、口水四濺,那骨肉相碰的聲響,讓台下的觀眾們都興奮莫名。
然後,開始見血了。觀眾們究竟在高呼還是怦息靜氣?我當時投入得沒有去留意。不過現場看著血流披臉的人拼死相鬥,那是既反感又享受的。其中有一場,紅方的拳手中了藍方的致命一擊:直拳中臉緊隨太陽穴被手肘擊中後,當刻跌坐在繩邊,眼角流下來的血已濺到對手的背上去。栽判示意問他是否棄權時他斷然拒絕。但是,台下的觀眾們都見到,他已明顯的被擊至神智不清,出拳踢腳都變得胡亂不堪,只由得身體慘變藍方的人肉沙包,不斷的被擊倒,眼神像集中營裡行將就木的犧牲者。我當時就在想:「簡直就是羅馬鬥獸場啊!」可是他終於挨到回合鐘聲一響,教練替他拉拉筋、灌灌水之後,下一回合出來竟回復老虎般的眼神,與藍方拳來腳往,轟擊聲如雨下。差不多打到和漫畫書的一個模樣,真讓我大開眼界。而年輕組的拳手,更是加倍進取和血腥,憑著青春,第一回合便拼盡擊搏,所謂的生死鬥,莫過於此。我當時也在想:「如果我上台,一定!被打死。」
另一點好raw的地方是這裡的拳手沒有休息室,賽前就坐在一旁觀賽和熱身。賽後披上一條毛巾後就隱沒在人群裡去。當所有比賽完結,我們步出電視台門口時就已經看到一個剛才比賽的拳手瘀青了臉的站在熙來攘往的路邊和朋友有講有笑,完全不像剛才才死拼過的。
賽後我們到電台附近的地方走走躂躂,都是貧民區,路是泥的,屋是木和桑葉的,很多小孩都不穿衣服,週圍都是髒污的水窪,一拍照就有人前來討錢。直教我想起《鐵拳浪子》裡主角矢吹丈發跡的那個貧民窟,只差一條「淚橋」。我不知道那些拳手的來歷,但相信不少也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磨練出鐵般的鬥志和水般靈活直覺吧。
看了柬埔寨赤柬時期的遺址和歷史,我不禁思量著如此尚武的民族,又怎能防止赤柬式的悲劇再度發生?可是,想深一層,暴力的本質是激烈而強制的力量強加於不願意接受的人的身上,而拳擊比賽,則是相方你情我願、實力相當的技擊比試,其實也不怎麼「暴力」。而台下的觀眾,都是欣賞著格鬥者的高超技巧和純粹官能上的刺激,大抵不會把這些聯想到槍炮、陰謀和屠殺的份上。民風尚武和民風尚暴,是兩回事。武是勇,暴是懼,雖然我是一個悲觀者,但衷心希望拳擊國技可以流傳萬世,而大型屠殺和瘋狂的社會實驗,不要再降臨在任何一片土地上。
攝影棚外有一尊坐佛。與內裡的生死拼鬥,遙遙呼應。
電視台附近的街道,再走前一點就是貧民區,可惜在那區我一拿出相機,便遭當地人「逗」,言語完全不通,為免犯無謂的危險,所見的都只能放在腦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