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阿程與阿晴》

《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裡的老頭無可救藥地愛上一個漂亮男孩,兩人的生命只有眼神的交疊,老頭的身體最終因慾念而貧弱至死,漂亮男孩却從沒注意過這個老男人。這是一個關於耽美的故事。

下個月開始,我接替一位放study leave的老師成為中二班的班主任(我教的是智障類別的特殊學校),她臨走前千叮萬囑我不要讓阿程於上課時去洗手間。

小朋友以奔走洗手間逃避冗長的課堂,是常有的事情。我滿以為這個阿程也是逃課一族。呀,忘了說阿程是個怎樣的男生,他呢,一眼見他一定認得出來。你有看過《幻海奇緣》(Edward Scissorhands)嗎?阿程的臉色跟Edward一樣極端蒼白而消瘦;他的心藏有問題,血氧量長期偏低至危險程度,只要稍微刺激一下或多走幾步樓梯,都隨時無命。阿程的臉亦跟Edward一樣無辜與無奈;他幾年前懂說話的,但後來在深圳做了一個失敗的手術,從胸口膛開至丹田。病情就更壞了,走多幾步對他來說是致命的運動,幾年不能上學,從此亦不再說話,直至今年才能夠入讀本校試讀,重回校園。

那麼,阿程為甚麼要經常上廁所呢?班主任說起初也不明白,他要去就由他去吧。後來他去廁所的次數增加,越見遲遲不回,且每次回來後均臉色熬白,她便走到走廊去看過究竟。阿程就佇立在中一班的窗前凝望,走開一會兒後,又閃縮的凝望。他凝望的目標

一個身型龐大、豐富而黝黑的中一女生阿晴。她足有兩個阿程那麼大。坦白說,她是只能從生物學的角度去看才有可能用「美」去形容的女生,就像有人會說科莫多龍很美一樣。班主任,細意追蹤調查,更確認了阿程迷上了阿晴:在小息、午膳和放學,阿程均偷偷地跟著阿晴,笨拙地裝著路過。阿晴回望,阿程就閃。不久又再蒲伏潛行到看到阿晴的角落。

了解了這個原因後,老師們便一致決定不再讓阿程上課時去廁所,他每次去廁所都冒著心臟病發的危險,而且他這樣和走堂無別。

為了一督所著迷的女人而送命,而且那女人背馳俗世的審美觀念,似乎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可是呢,一個人的一生中又為了多少個異性而著迷?聽班主任說,阿程一開學時,就對著她笑淫淫的,使她感到很不安,後來阿程才把著迷的目標放到阿晴的身上,才讓她鬆一口氣。阿程幾年來沒學上,沒有正常的社交圈,重回校園後見到這麼多異性,著迷上甚是最自然的本能。如果拆解到這個份上,整件事可以是一點也不浪漫。

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再引述多一套電影吧。《最好的時光》中《戀愛夢》的那一段,個人覺得真的浪漫得無以復加。不過說穿了,其實也只是一個很輕的往事:六十年代,一個流連桌球室的阿兵哥寫了一封情信給一個日本女孩表白,日本女孩走了,信卻到了另一個桌球妹手中。兵哥再次來到桌球室時,便對桌球妹一見鐘情。後來,桌球妹都走了。後來,休假中的阿兵哥坐船坐公車,遊遍台灣數個鄉縣的桌球室尋覓芳蹤。最終兩人相遇微笑,在那一個雨夜第一次手牽著手。

那是甚麼觸動了感動的神經?故事的主軸很多時未必是主因。最好的時光,不是戀愛,而是戀愛所聯繫起的那個時代和追憶。淡水的舊碼頭、中國強球鞋、鄉下桌球室的暖和燈光、花T-shirt、老房子、舊言語、老情懷、舊時日。

那對於阿程與阿晴的事情來說,那優美的是午後學校走廊的陽光,中學時的懵懂情懷,智障人仕笨拙而可愛的神態,死亡的陰影,荷爾蒙的不可抗力,情人眼中斷破了世俗眼光的美,阿程像Edward一樣的。這一切都沒甚麼付出、犧牲和堅持,也沒甚麼永恆的許諾和暗示。只是這些驟聚驟散的原素加起來,就是有一種可被稱之為「浪漫」的化學作用。

生命呢,就是一個包裝精美的禮物盒,你硬要把閃亮的絲帶解開,把玫瑰色熏香的花紙撕破,裡面,就是一個空盒子。

 

photo_0033

Nikon FE2,南山村,富士菲林。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一手

我有一手很爛的結他。由八月開始學了三個月,由於缺乏資質,練習也不努力,每天只彈他十五分鐘半小時的,現在才勉強按到bar chord。仍未能好好的彈奏到任何一首歌,結他阿Sir大慨也覺得我很怪,為何仍要堅持。

縱使技巧無可救藥,我還是很喜歡每晚睡前懶洋洋的跟著譜彈一小段,按幾個chord。音符零零落落的,甚麼心裡事身外事都徐徐落下。彈著結他,就是讓腦袋只專注於每個音節的轉折位,其餘的在那一刻都不再重要,整個人沉浸下去。然後倦得不能再彈了,便隨隨便便的看幾頁書,有時候send一個短訊,由夜裡秋風關掉我的總掣。

相比起那兩隻野性難馴的怪貓,家中的兩支結他,更像可愛可親的寵物。關於那兩隻貓的事情,有機會再提吧,現在完全不想提起。

 

photo_0011

photo_0028

南山村,富士菲林,Nikon FE2。

 

photo_0030-1

城門河,Lomo Redscale菲林,Nikon F50。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一不小心

一不小心就二十六歲,真慶幸。

 

不停在想,Metallica是我聽過最有力量的樂隊。如果能夠回到1986年聽他們的Damage Inc. Tour,站在第一排。”Master of Puppets”,定是感動得涕落淚流的瘋狂場面。藝術創作,就是給人類傳送能量吧。

 

photo_0020

掉下來了。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Loose

太陽不見了,在麥當勞裡,幾個便服中學生在玩著撲克,廿一點。輸了的要被罰打囉柚、拍柒頭、通櫃、拳打手臂等等。看他們打打鬧鬧的,週邊的顧客都看得會心微笑,尤其我們這種廿幾三十幾的男人。看著看著,甚麼煩擾都好像是下世紀的事。哥兒們的時代,又是上世紀的事情。只有望著又想著笑著的現在。

新工作我喜歡的,學生們也很可愛。路有點遠,正朝著有光的那方向走。有時候,覺得我升職了,被炒友了,都不緊要,總會好好的活下去。

 

 

photo_0012

photo_0004-1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水母像星塵

 photo_0025 

 photo_0026

photo_0027

  photo_0034

photo_0035 

水母像星塵

總會讓人想到命運、生生世世、若即若離那邊的事情。

photo_0023

photo_0036-1

 

「在水族館裡雖然不是很樂意,但為了陪久美子,確實親眼看過全世界水母的模樣。久美子站在每一個水槽前,幾乎沒開口地,一直盯著水母沈著穩重而精巧的動作看得出神。那是第一次的約會,但她卻好像完全忘了我就在她身旁似的。 那裡真的是有各種各類各色各樣大大小小不同的水母。梳水母、瓜水母、帶水母、幽靈水母、水水母....久美子為這些水母而著迷。後來我甚至還買了水母的圖鑑送給久美子當禮物。我想綿谷昇大概不知道吧,但某種水母是確實有骨骼的,連肌肉也有。會呼吸氧氣,還會排泄。也有精子和卵子,而且牠們用觸手和傘做出美麗的動作。並不是光會隨波逐流地飄搖而已。我絕不是在為水母辯護,但牠們也有牠們自己生命的意志。 在所謂人生這行為之中,光能射進來的,只有極有限的短暫期間而已。那或許是十幾秒鐘的事。那過去之後,而且如果未能及時抓住那裡頭所顯示的啟示的話,就沒有所謂第二次的機會存在了。」

《發條鳥年代記》村上春樹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陶傑先生,其實你懂得漫畫嗎?

轉載陶傑《看漫畫,一定要崇洋》一文(2009-10-1):

 

日本漫畫《蠟筆小新》之父墮下懸崖,離奇斃命。傑出的創作人,連人生謝幕出台的姿態,也冥冥中別有創意。死於意外還是自殺,日本警方一直存疑。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當年也死於所謂擦槍走火。海明威在把玩獵槍的時候,「不慎」一槍轟掉了腦袋。到底是失手的意外,還是海明威早已看破塵世,選擇轟烈的方式離開?在文學史上也是一個謎。


《蠟筆小新》之父離世,大東亞漫畫迷一片哀悼,香港人也心有戚戚然:香港人熱愛日本漫畫,超過四分一世紀。許多人這時難免又撫心自問:香港自己,為什麼出不了像《蠟筆小新》那樣的漫畫名牌?


香港的漫畫創作,在戰後開始,倒也源遠流長。人比人,今天全球的漫畫產業,仍然是美國和日本兩分天下。英國人重思考,漫畫這種東西,他們不大看得進眼裡,英國的招牌產業是小品喜劇、《 Mr.Bean》,和轉型社會運動家的小廚神占美奧利華。其他行業豐收,對於英國人少了一樣漫畫,也有許多家當貨色與美日競爭,不算損失。


美日兩國的漫畫,領導潮流,有一特點:漫畫的故事注重構思,製作認真,像《蠟筆小新》和美國的《蜘蛛俠》和《蝙蝠俠》一樣,對人物心理層次的刻畫,不下於小說精品。《蠟筆小新》是一個小孩,但有心理的陰暗面,有時他會做一些下作而猥瑣的事情,但總的說,這個小孩品性還是善良的。就像《超人》和《蜘蛛俠》,人物性格都有弱點,主角在人性分裂的張力之中,痛苦煎熬。人家美日的漫畫,很早就向小孩灌輸在人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傑出的漫畫作品,不會小黃花青草地,小白兔小松鼠那樣的歌舞昇平,向孩子撒謊說這個世界是何等美好無瑕,而是提早向小讀者揭示人生的苦杯和世界的缺陷。


中國沒有漫畫,這一點不必細加研究。香港幾十年來的漫畫,毛病在什麼地方?第一,在於漫畫家地位卑微,像演員被賤稱為「戲子」一樣。中國人社會飽受「儒家」毒害,深信「勤有功,戲無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讀書,不寫作,轉行塗鴉畫漫畫的一定是文化人中的底層逃兵。幾十年來,香港的漫畫作者基本在見不得光的狀態中創作,他們的作品必定經過教育工作者和道學家的鞭笞批判,指為「教壞細路」。


我讀小學的時候,在灣仔環球戲院側鄰的一條窄巷,幫襯一家漫畫租書店,那時租看一本漫畫,港幣一毫。有一天,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宋三郎創作的《傻偵探》,看得津津有味。另一個同學的母親,在小巷走過,看見了我,喝令我為何看這種漫畫,當場把書丟掉,對我曉以大義,告訴我小孩如果有出息,是不可以看「這種」漫畫的,你應該回家多看「正經書」。這位auntie訓話之後,我悻悻然走出窄巷,與我情迷的漫畫人物傻偵探告別。


這就是中國人社會的最討厭的婆媽道德包袱,道貌岸然,其實小器而低賤。幾十年來,香港漫畫,在這種道德氣氛的壓制之下,也只是散兵游勇,一片雜亂無章。像《傻偵探》系列,沒有什麼人物性格描寫,基本上是抄襲六十年代流行的荷李活警匪鬥智電影,加插一點港式的調皮笑料。至於小女孩情迷的什麼《嬌滴滴》、《十三點》,全無故事情節,人物平面膚淺,天天起床,除了傭人侍候吃飯,就是看鏡子思考下一套衣服怎麼換。這種漫畫也成為香港中女OL的集體回憶,令人無話可說。


後來出現的《中華英雄》、《龍虎門》,最初暴力血腥,畫工粗糙,與七十年代同時湧現的《小阿飛》、《小吧女》等一齊並發,成為麥理浩時代「百花齊放」的產物。香港漫畫從來不成為一門工業,只屬於梁山泊打游擊式的山寨製作,中國人社會從來沒有人尊重漫畫,視之為不入流的雕蟲小技。無論漫畫畫得如何出色,在社會上也抬不起頭。直到八十年代之後,股市泡沫化,一兩位漫畫人成為億萬富豪的大亨,社會上才對所謂香港漫畫「尊重」起來。黃玉郎和馬榮成今天的地位,建基於他們的金錢,香港的中環精英,絕不會欣賞他們的「創作」。

美日漫畫與二十世紀的工業文明同步誕生。蝙蝠俠出沒在紐約黑夜街頭,背景就是華爾街和帝國大廈的一片高樓。邁入工業文明,人心惶惑而空虛,突如其來的物質消費,令人類信仰迷惘。《蝙蝠俠》和《蜘蛛俠》都體現了西方在物質享受和精神信仰之間,心靈身處十字街頭的惶惑。人家的漫畫雖然信筆揮來,靠畫面和公仔講故事,不必洋洋灑灑,沒有理論,不靠口號,探討的卻是嚴肅的課題,有社會的主題,人格的剖析,還有正邪相鬥的哲學。外國的漫畫,讀者不只是兒童,人手一冊,連白領在地鐵也看得津津有味,就是這個道理。生為中國人,不崇洋,傻 B一名,少了多少樂趣?


香港的漫畫缺乏主題,《老夫子》靠胡鬧和荒謬起家,是最早的「無厘頭文化」,如果這也叫文化的話,主角一腳把惡漢踢上太空之類,完全是天馬行空的狂想,但這等狂想卻無法啟導讀者的思考,嘻嘻哈哈一通,就翻過去了。香港的漫畫創作人,沒有智者,只是一群 jokers——在一副撲克牌之中,有地位的幾張大牌,永遠是 A、 K、 Q、 J這四張,而不是可有可無、一開局就可以從整副牌抽掉的小丑Joker。香港的漫畫僅供調劑緊張的精神而用,說穿了又是「朝九晚五」打工仔在繁忙緊迫的生活節奏外一點點嘻哈一笑的調劑。香港人讀漫畫要求低,只求過癮,不求思考,這也是香港漫畫沒有一部能翻譯成英文、日文、法文,衝出國際,成為外國下一代熱愛的恩物的原因。


今天也有一批文化保育工作者,誇耀香港殖民地時代漫畫如何輝煌,這只是小圈子的精神自慰。以當年我熱捧過的《傻偵探》而論,書中的一對人物,出生入死,天涯追兇,戲劇情節也相當曲折,但論畫功與人物性格之可愛,就比不上法文的《丁丁歷險記》。《丁丁》的作者辭世多年,今天還有多國文字譯本面世,香港的下一代,在書店裡買到《丁丁歷險記》的中譯,還有幾多人記得《傻偵探》?


在所謂大中華地區之中,天可憐見,還只有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在專制和偽道德教條的塔利班面孔之間,由於米字旗的庇蔭,六、七十年代開出了一座雜草野花蕪雜叢生的花園,香港漫畫在世界上不佔一席位,已經教今日的所謂文化保育工作者回味無窮,自慰上大半天。


沒有自由,只有禁忌;沒有想像,只有教條,這種貧瘠的土壤,不但出不了漫畫,還出不了推動文明進步的思想。今天的阿拉伯伊斯蘭國家,有幾個漫畫家?這個世界只要有《蠟筆小新》和《丁丁歷險記》,只要有《蝙蝠俠》和《蜘蛛俠》,我們就知道人生有一座燈塔,而且這座燈塔不在靠吹水混日子的國度,而是在東瀛和西洋,這道無數有才華的人畫出彩虹的文明地平線。

 

 

 

 

陶傑先生,我承認很多英美日漫畫都比港漫出色,但其實美日漫畫你究竟看過多少?認識多少?英美漫畫之精華絕不只是《蜘蛛俠》和《蝙蝠俠》,你知道誰是Alain Moore嗎?至於港漫,的確有很多良莠不齊的作品。但你又有認真去看過港漫嗎?《古惑仔》、《風雲》、《火鳳燎原》、楊學德、小克、智海、李志清的,你又有真的翻開過幾頁嗎?《中華英雄》畫工粗糙?那怎樣的畫工才不粗糙?至於日本漫畫的博大精深,更不用說。

 

『香港的中環精英,絕不會欣賞他們(香港漫畫家)的「創作」』,那樣的「精英」,留待陶傑先生你當好了。你不太理解的東西,請不要扮專家長篇大論。寫之前,請認真做點資料搜集。

 

P.S. 他似乎連海明威也不太熟悉,唉。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雨天的路上

photo_0029

photo_0043-1

Camera: Ricoh GR1s(Jack)

Film: Kodak UltraMax 400

 

下雨,仍是要過路。我們都是過路客。

Angelababy的色與空

最近看了一幅畫作,讓我構思了一個關於人魚的故事。在故事的構思途中,我想那人魚該是面目模糊但美艷的。反覆思量,我還是覺得Angelababy的樣子最接近我心目中的人魚,皆因我每次都認不出那一個是Angelababy。

可是,在我找Angelababy的照片時,又有了意外的發現……

她的樣子真是百變的!

4a41936ea0ef5

由這樣子……

4a4190e205da8

可以變成這樣子……

 

簡直是童話故事中被巫婆用神仙棒”動L”一聲就變了美人的醜小鴨一樣。究竟是整容、鏡頭角度還是女大十八變,實在不用深究。不過那震撼力讓我不能不驚歎容貌的無常。

 

無論你是一個如何的人,首先被異性吸引的,都逃不了是容貌。我知道容貌是無常的,我知道以貌取人是很不公平的,我知一個人的性格和他的容貌是分不開的。可是,樣子和神態就是這般讓人陷入了烏雲蓋頂或不能自拔的迷戀當中。也許可以這樣說吧,樣貌外表是另一種溝通的語言。有些人的樣子姣美,本身就是一首好詩。那是沒那種美貌的人沒法作出的詩。這種不公平,某程度來說也是很公平的。

 

只能概歎,美是絕對的,但美在於一個人來說,卻不是絕對的。美是永恆的,但一個人的美貌卻不然,人會老會變會死會慣會厭。而在我的故事中,那美人魚的美貌是永恆的,但她的悲劇性,也是永恆的。因為人類的愛,始終是太軟弱。她的美,也不能敵過世俗生活,和俗世眼光。她的美,是面目蒙糊的。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今天行了很多寵物店,看見貓兒抹臉、憇睡、碎步、依傍、舔喝。那生命力,讓可愛的感覺由衷而生。巴不得抱一隻回家寵壞牠,呵護牠。我知道,那是和我們自身一些失落了的純真與寂寞的日與夜有所牽引。

既然不能讓一個人在你懷中嬰孩般熟睡,把一隻貓擁於臂彎中,似乎是一點安慰。畢竟,一個人是緣份,一隻貓也是緣份,修來的。

貓亦是讓人充滿靈感的。牠有很多靈魂。

轉了工作,不用經常在公司過夜,養貓的心願可以實現了。